前些日子,拜读了讲谈社关于中国史的专著,提到: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人类学系分子进化研究室合作,通过对山东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山东临淄古墓群中古人类遗骨中提取的DNA样本所做的检测分析,研究表明-山东齐地,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春秋战国晚期,当地人的人种特征都是明显的高加索人种(白种人)。 到了隋唐,当地人的人种特征才开始转变为近似于今天新疆中亚的黄白混血种人。明清转变为较纯粹的蒙古利亚人种。这个研究结果在2000年“21世纪中国考古学和世界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公布过……
一张示意图,如果南极冰山因气候变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中国沿海淹没的领土,其时中国的海岸线将出现重大改变。一万年前中国的海岸线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山东半岛还是海中孤岛,直到《夏本纪》,那里的人还被称作“岛夷”。这片土地竟如此年轻!
曲阜孔庙拓片孔子像拓片是这样
幸亏孔子在鲁南,否则……我幼年时居住地紧邻鲁西南,海拔四十米。电视信号来自泰山,生活用品近半数产自山东。不少老师一口山东腔。打井不到四十米深,海砂贝壳出来了。近年还有大盐矿兴建。梁山离我们不远,几百年前还是800里水泊。小时听山东籍的邻家大娘总是担心黄河决口洪水再来……不说了,择日再登泰山朝圣!
之前两登泰山。第一次是大学毕业那年暑假,参加政府星火计划,为曲阜老乡规划乡镇。那是1986年的八月,在山东一个多月。我们那个村镇叫小雪,南去数里便是孟子故里。
老乡们热情,专程带我们上泰山,可惜天不作美。
能见度不足五十米,啥也不见。以至于之后十几年老以为是梦中去的。
若不是翻出这几张照片,真的不敢肯定上过玉皇顶。
那时年轻,自曲阜骑车便上了邹县的峄山,来回100多里。
峄山海拔582.8米,是我国古代的九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 。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104国道东侧。峄山虽然山不高,但却集雄奇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孔子 、孟子 、秦始皇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古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别透,神奇秀灵。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神话传说女娲炼五色石神工补天,而将滚滚乱石叠成峄山。梁山伯 、祝英台求学于"梁祝洞"……
山东是一个神奇的省份,充满了文化和传说。
三孔。
尼山石刻。
孟母林。
回看当年照片,曲阜人不像传说中的人高马大。但和孔子像太不像了。12 年的轮回,澳门回归前,又登泰山。这次阳光明媚,老幼三代,自中天门全程上下十八盘。沿途人文景观多多……
山顶上,两位少壮还奋力争夺制高点……
小大侄爬十八盘是与我斗气,搬块石头……路人诧异,我戏之--练轻功。去年他体院本科毕业了。
一路下山……
中天门再搭车。
2004年春,专程拜访齐都临淄后,于泰山东返宁。
泰山之北,果然人高手大。看了一个新闻,山东都出土了五千年的两米巨人!一米八的尸骨比比皆是,看来是自古就有基因。
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69.7cm,其中山东男性身高最高为175.44。
江苏171.54。看来齐是齐,鲁是鲁。广西169.68,湖北169.54,湖南168.99。是一个人种?
这年开19大。以实际行动捧场,来个鲁豫晋冀沪闽接力游。现今交通便捷,高铁+共享单车横扫半壁江山。
西柏坡
五岳寨
黄河口
东平湖
回龙天界山
锡崖沟
王莽岭……
鼓浪屿
泉州
武夷
十月里陆续拿下。累啊!
前两年就有要登泰山的想法,11月初正好有机会,于是择日不如撞日,这次要东线爬着上去~天烛峰上山,从红门下山。攻略讲天烛峰是自然景观,泰山深处,有机会拜访原住民。背起背包,上路。
有了摩拜,可以省去的士花费,上山前亦可借此热身,顺访老城。
灵应宫靠近老城。
道教在泰山发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道教尚未具备宗教形式时,泰山一带即有黄老学说的传播和方士活动。金元时期,泰山是全真道的重要活动场所。“长春真人”邱处机曾游泰山布道,主张“以道为主,兼融儒释”,在北方势力极大。传说成吉思汗崇拜邱处机,赐号“无为演道大宗师”,并敕免该教庙观和道士一切赋税。清代,康熙谓“一切僧道,原不可过于优崇”。正统的道教逐渐衰落,而以碧霞元君为代表的民间神祗信仰空前发展。民国建元后,民间朝山礼神祈祷斋醮活动继续流行,庙观成为“道士的饭庄”。“文化大革命”时期,道士被驱逐,庙宇关闭,道教停止活动。1978年后,道士陆续回庙。
第一次近距离感悟道德之正能量。
隔壁是邱道长的场子……
老城不大,岱庙居于中轴。之前照例商业街一条。
岱庙属于龙门华山派,碧霞祠、王母池、玉皇庙属于龙门派,三阳观、关帝庙属于铁拐祖师云虚派。
到处收钱,我等苦逼工薪者。这次没购票入岱庙,而上骑着共享单车围庙城细细品尚。
自古以来历代君王黎民崇拜泰山,不得知其缘由。
岱庙形制之高比肩金銮殿,胜于孔府。
难怪山东人总有自豪感。
牛皮不是吹得,泰山不是垒的。
东线登山,一条古道。计划路线:从天烛峰山门—天烛峰—后石坞谷口—玉皇顶—日观峰—碧霞祠—天街—南天门—十八盘—中天门—壶天阁—红门宫
先去传统山门大红门处祭拜。
向东环山骑行,上坡,终于脚力不支。为次日保存体力,后半程还是乘公交吧。
到达泰山东街,天色近晚。近处竟然无宾馆酒店。
这里可以直视岱顶的电视塔了。
早年黑白电视全靠他了,虽然我们远在苏北。毛主席就是通过它和我们永别的。
执行B方案,后退两站路,联系民宿~a自在的旅行 微信z15269845667.艾洼新村,步行2.2km,小意思。
晚上周边寻饭庄,老板娘一口土语,人高马大,面色白皙,有西域之风。看来祖先基因依显。
次日7:30,出发。
天色渐好,但寒流将至。
登山路进山口距泰山火车站约20公里路程。
山上比下面要低十度。是夜玉皇顶将零下十度以下。
搞了个封禅大典,霸占了正路好像来的人不多,全靠旺季拉客。但十一月依然是旺季票价。
进去不远,东线中唯一的网点服务,往里靠自己了。
太阳出来天大晴。
泰山天烛峰景区,因大、小天烛峰而得名,景区全程约5.4公里。过封禅大典实景基地、拜山亭、升升亭、仙鹤湾、龙脊,好汉坡、山呼门、风魔涧,大、小天烛峰、九龙岗、元君庙、北天门等景点,直达玉皇顶。
网上如此介绍:天烛峰在泰山的东北麓,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登山路直达岱顶。沿着这条路,可见天烛峰景区的景致。这里,奇石能言,清泉有声,大小天烛朝天立,悬崖巨壁夹谷行。将军山如大将军披甲,罗汉峰似众罗汉叠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叹为观止。这里,蓝天高远,大山空旷,松涛阵阵,白云悠悠,是寻古探幽的好去处,只有到这儿来,才能领略到山林野趣的真谛。
这里是泰山常规登顶路中最为原始和古朴的路线,也是自然景观最美的一条路,代表了泰山自然景观的极致。整个景区宛若一个巨硕的盆景,是泰山风景“奥绝”所在,优美的风光可与黄山媲美。除登山盘道外,很少人工开发痕迹,充满自然原生野趣,犹以松奇洞幽著名。适合摄影爱好者、自然山水爱好者、自助旅游 者。长达5.4公里的带状风景区。因景区中的天烛峰形似蜡烛而得名。
入口处遇到五位省城来的年轻人。大半程前后相伴。
从泰山天烛峰景区到山顶的后石坞景区,是泰山最早登山路线,也是自然景观最集中、最优美的一条路线。这里山峰险峻,山谷幽深,奇松怪石遍布,山泉、溪流、瀑布随处可见,充满了自然的原生野趣,所以人们称之为泰山的奥区。游人置身其中如在画中,所以又称为泰山的“十里画廊”。
传说中的的大天烛?
好汉坡没太大难度。此处坡度40度。
巨石称龙脊,俗称鲤鱼背。因其山体巨大而光滑,色泽桔黄,势如卧龙而得名,此石形成于25亿年前,石中含有斜长石、石英等矿物成分,形成了黄色的纵横石纹,错综复杂,犹如天书,非常壮观。
此路又为秦御道,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19年东封泰山时,于此登山。前面山呼门。
又称“望天门”,相传秦始皇登封泰山,文武大臣在此三呼万岁,故俗名“三呼门”。此处两山夹道,原为一天然隘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石豁狭窄,且两侧十分陡峭,为方便游人,世纪初,在此兴建门楼以壮景观。望天门是观景的绝佳所在。玉皇顶遥遥在望,回首来路,山道隐于丛林中;泰山余脉绵延起伏。
天公开物 站在山呼台上,向东南望,峰顶奇石嶙峋,或人或物,形肖神备,尤若天公造化,万物始出,此山因此得名天工开物。
门北侧危岩从深涧中高高拔起,人称山呼台。山呼台下临天烛大峡谷深渊万丈,对面是拔地通天的大、小天烛峰。站在山呼台上,望山势累叠,如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屏。
站在山呼台上,向西北望,天烛峪大峡谷突然升起近百米,三叠上端,由于岩石被水长期切割,形成深沟,雨季瀑水从这一狭长的石沟中涌下,远观似一线,人称“一线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过了望天门,壁立千仞,奇峰插天,松涛轰鸣,云雾缭绕。真乃是山河壮丽,万千气象啊。而脚下,正好峰回路转。
森林浴场,自山呼门至北天门,长3公里,占地3万余亩。群山环绕,古松密布,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非常高。一般都在6000个/立方厘米以上,雨季在12000个/立方厘米以上,雷电降雨后浓度更高,空气非常清新,是极佳的养生胜地。
山顶比下面要低十度。是夜玉皇顶将零下十度以下。背阴处必须穿上冬衣。
大天烛,天烛峰景区的主峰,此峰因其陡峭高拔似烛入天,并区别于西边的“小天烛”而得名。
又因远看像一个硕大的牛心,故自古山民又把它同亦像牛心的小天烛相区别,呼之为“大牛心石”。其实,这座峰远看确也几乎就是一整块巨石,峰南临涧的石面,至少有两个足球场大,十分壮观,使人一下就想起了西岳华山北坡那兀立千仞的石壁。
烛峰下面的山峪叫溪里峪。
哈哈,峪里遇相识。
“岩穴深邃,涌泉不竭,昔有魔女地化此,又名风魔溪。”此处山深谷险,多生怪风。
这才是小天烛。相较于大天烛,小天烛的形体虽小,但是它挺拔俊秀,景致奇特,石峰从谷底拔起,直插云霄。风顶的烛焰松,飒爽英姿,傲然而立,从远处望去,宛如一支正在燃烧的天然巨烛。大小天烛两峰虽然有大小差异,但形状却十分相似,更令人惊奇的是两个峰顶都自然生长有一颗形状相似的“天烛松”。小天烛之秀与大天烛之雄,相映生辉。
离玉皇顶不远了。
热了,内衣汗湿,去掉长内裤。转眼到达天烛上方。尽览来途。
在天烛峰景区如果留心,您可以看到许多用石块垒起的石凳,您一定好奇这是做什么用的,是用来休息的吗?事实上这是当地人用来牧牛的。牧牛人会在石凳上定期撒盐,便有牛羊前来舔食,称作“啖牛”,这是泰山奇特的牧牛方法。游人有时也会看到山崖上有牛形单影只,悠哉悠哉,而附近并没有牧牛人,还以为牛走丢了。其实不是的,平时牛在山上并无人管理,但只要定期“啖”之,牛们便都会聚拢来。这种牧牛的方法在泰山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进入泰山后石坞景区,自此至北天门总称为后石坞,又因后石坞距南天门约十五里,故又名“后十五”。面积123公顷,平均海拔1300米,为半高山型湿润气候。植被覆盖率90%以上,植物种类丰富,以森林、灌丛及石质地稀疏植被为主,生态原始。内有九龙岗、元君庙、独足盘等景点。数亿年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泰山后石坞秀丽的自然风貌。后石坞景区以奇松、怪石二绝著称。奇峰突兀,挺拔万状。深谷绝涧,路隘林深,峭壁间倒挂古松,悬崖上飞瀑直泻,云海松涛,别具特色,被称为岱北奥区。
后石坞的松 是世所罕有的天然古油松林,树龄300年以上,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油松群落。它们有的侧身壁障;有的屈居深壑;有的横空欲飞;有的直刺云天;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倒挂悬垂。真是苍松如龙,千姿百态。这里的古油松虽经千百年寒暑而不凋不零,挺傲苍健而不攀不附。大自然的风刀霜剑,铸就了后石坞古松的伟岸身躯。它们鳞甲灼灼,铜干铁枝,狂风袭来,松涛阵阵。如姊妹松、卧虎松、飞龙松、英雄松、青龙松、白虎松、烛焰松、蟠龙松……无不风姿独具,荡人心胸。
海拔1300米的后石坞,地势复杂,正处于云雾频繁出现地带。夏末秋初,这里时雨时晴,时云时雾。时而山风呼啸,挟带白云绕山涧滚滚而上,在东南方形成壮观的爬山云。顷刻间,南面诸峰竞相披上轻纱,只露出山顶一抹黛色,如同海浪中的几页小舟。
有时云瀑布由玉皇顶直泻而下,伴着阵阵松涛,撞到石壁上,万花迸溅,然后将整个后石坞笼罩。远处的古松便会隐入雾中,仅露出凝重的剪影。如果是月夜,一轮明月从九龙岗古松枝桠间冉冉升起,恍如玉盘。古人有“风云生足下,皓月拥胸前”的吟诵。
将至山顶,有岔路,左边玉皇顶可见,右边上去?去看看,不会太高远。感觉体力上好,但一路游玩时间有点晚,快些。
数百步后,见一庙宇---元君庙。后石坞元君庙依山临涧,前俯古松园,后傍天空山。是泰山后山奥区内的主要人文景观,由一组精巧古雅的中国古代建筑群构成。
后石坞碧霞元君庙分东西两院。
西院正殿祀元君,西舍祀天官、地官、水官,东舍为万松亭,后改为弥勒殿。
宽阔的西院古松参天,泉水叮咚,元君庙建在院子的中央,殿前的青龙、白虎两棵松树挺拔高耸,冠盖庙宇,整个院落显示出一派神仙胜地的威风。
沿石级而上是透天门,该门是后石坞最为完整的明代建筑(建于1596年),由21块石头组成拱形门,门宽1.35米,精巧中不乏质朴。
进透天门为东院,它虽然型制不大,但毕竟是建在高处,给人以高大之感。
正殿为三官殿旧址,西舍上为蔚然阁,下为吕祖洞。三官殿门口台阶上有一山楂探出,下覆一巨石,石如老翁端坐,称昊天上帝像,也叫三心地山,是古人有意保留下来的。更为独特的是两个配殿的正门都朝外,这在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两个正门处都是极佳的观景点,站在蔚然阁西门处,元君庙、弥勒亭、黄花洞都在脚下了。
庙东花果园内为清雍正年间建“元君墓”和“白猿墓”。还有鸡……画家。
西院后有古洞,周围多黄花菜,因名黄花洞,传为元君修真处。
石洞宽阔,天然而成,洞顶渗水滴珠,叮咚入池,名灵异泉,又名来鹤泉。洞内有盛夏尚存冰柱的奇观,故清康熙年间巡抚蒋陈锡题“灵山玉柱”。
庙北天空山,俗名玉女山。
传古时尧曾登此山,故又称尧观台。
急匆匆拜离元君庙,下了山坡。糟糕,右小腿正面隐疼。已是午后一点半,没在意,下坡路已是阴影。下肢着凉,立即穿长内裤,再套上护膝。为时稍晚,后来下十八盘,吃尽苦头,有力不能使,坚持至中天门乘车撤离,一周后痊愈。这是后话……
之后石河------和太白山石海无可比处。
这种植物叫花楸,是泰山上常见的一种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800米以上的沟壑,果实成熟后为橙红色,状如珍珠,晶莹可爱,是称“泰山红豆”。
深秋时节,站在岱顶四处远眺,或红满一处,或紫盈一沟,点点片片装点着壮丽的泰山。诗云:“红豆生泰山,秋来发满枝,愿君多拍摄,此物最相思”。
红豆生北国,秋润更迷人!
在后石坞口看到的北天门和空军宾馆。十五分钟可到玉皇顶,观日出只需15分钟路程。
坊北是摩云岭,好的大嫂打扫落叶,防火……
不用仰视玉皇顶了,
北山玉泉寺,真正的驴路,梦里再会!
之后是传统路线,不再累述了。发几张图……
又见天生桥。
这个与时俱进~不灵退款。
还有高跟鞋虎妞。
别了,五岳至尊。
后记~书摘
2500 年前的临淄人线粒体结构接近印欧种系的西亚人,这种接近是因为人类的迁徙造成的。春秋时期流行的《硕人》等诗歌,说齐国的姜姓女子皮肤多么白身材又多么高挑。中国人平均比欧洲人矮,所以山东人的身高一下就凸显出来。“山东大汉”是个常用语,就是指山东男人普遍较高这一现象的。黑陶文化远不止中国的山东与意大利半岛。地中海其它岛屿、以及源头在7000年以上突然于4000年前消失的印度哈拉巴文明都有黑陶的痕迹。中国古代的文明不是单一的一个源头,它的构成极其复杂多样,一言以蔽之的行为是不可能解释清楚中国文明形成的,我们只能找到其主要的一些支派(比如黑陶);更多的细流同样贡献了他们的光辉,但同样极大扰乱了我们的视线。
数万年前,冰川再次回归,实际上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再分配”。尽管在魏晋唐宋时期发生过许多次从北到南的移民,但DNA的研究成果也显示,史前时期出从南到北的迁徙更有影响力。中国人起源要经过中东,中国早期的文明同样要得益于中东地区。大约1.5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开始融化,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巨变。积聚在北方的冰帽融化为海水,海平面在上升。从那个时期到今天,海平面发生激烈波动。所以,在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年代与今天的地理环境有很大不同,某些差异可能大到难以置信。
7400年时,华北海岸线还位于保定—石家庄—邯郸—安阳一线的太行山麓。简单地说,今天中国的东部地区凡在地形图上表现为绿色的部分都曾经被浸泡在海湖沼泽里,山东地区的泰山附近曾经是一片海岛。炎黄先祖那时还是山民,泰山东夷漂浮海上,今天50%的中国人可能居住在当时的大海与湖泊里。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那时中国西北地区以及山东地区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1000多米的泰山也一样使人们非常之安全,他们不常受到海潮波动的威胁。今天的黄河流域气候相当于今天的长江流域,华北东部平原被水淹没,部分则成沼泽;山东实质上成了孤岛,水和沼泽将其与华北西部高原隔开。在冰期后的海侵高峰期,华北平原很可能上不存在。人们居住的主要低地是位于西边高原东部的山丘以及山东高低附近的山丘。 后来水退了,同期河沙及沙尘堆高了沼泽,炎黄东夷成陆邻了。
今天世界上一半的滨海土地曾经是海,某些文明交流海路比今天短了,东亚与中东的交流如使用水上工具就缩短了一半的路程,不必经过马六甲海峡,他们或许甚至可以驾船直接在印度“平原”上航行,然后到达两河流域南段。红海与地中海曾经是连通的,欧洲只有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高山作为岛屿凸出在海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可以在这些地区才可以发现密集的古人类活动痕迹的原因所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也露在外面,所以有一部分人居留在那里并形成欧洲的爱斯基摩人——就是著名的拉普人。
闻名天下的北京猿人由于时间已经超出了第四纪冰川,所以不可能与中国人有关。杭州湾附近的7千多年前的河姆渡已经发现了一些“大船”的痕迹。我们应该把他们想象为生活于一些孤岛上。在仰韶文化之前,河南的舞阳贾湖文化,已经出现了令人迷惑的符号--文字的雏形。几乎是中国最早的符号了--遗址时间为大约8500年前。这些符号与后来的仰韶符号以及甲骨文之间,有一定继承关系,最奇特的是这个关联一直延伸到中东去。在著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之前也有类似的符号存在,并且,在埃及远古也出现了几乎与裴李岗、贾湖一模一样的的磨盘。他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传播关系,现在还不好定论,只能说早在9000年前到3000年前这段新石器时代,中国与中东之间一直发生着某种我们尚不知道的神秘联系。既然中国人整体经历着从非洲方向而来的迁徙,那么这个联系就不是特别难以猜测。
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一块中东泥板上记载着世界产生的过程:“最初没有芦苇,没有树,没有房屋,没有城市,到处都是海洋。”这说明,当人类有记忆的时候他们所知道的就是“海洋”。后来陆地才慢慢显示出来,给人们以存身之地。实际上这可能是文明开蒙之后人类具有语言之后的最早记忆,其主要特征是:到处都是汪洋海水。
在中国境内泰山并不特别高大,才1千多米,为什么它会是中国古代最神圣的具有人文价值的大山?从大汶口文化或许已经奠定其神圣地位。东部地区新石器时期主要由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先后组成。山东一个滕县遗址,“早于大汶口文化的类型,该类型与后来发现的裴李岗文化有相似之处”。这不奇怪,从地形图上看,那是两处最近的“岛屿”,他们之间应该曾经是一片“湖海”--微山湖。两地之间是通过舟船之类的工具达到交流。
迄今为止已经发掘了100处大汶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尽管出现于鲁东、皖北甚至豫中,但其核心分布于山东、苏北。并且这些遗址多为墓地,而非居住地。对于大汶口文化以及它前后和周围的东部文化的总结是:偏于海洋特色。并且之所以多发掘有墓地而不象仰韶那样有许多的居住地发掘,原因是他们更多地生活在船上,船就是他们的居住地。或者他们的房屋就建立在水上或水边,这一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居住地会在发现概率上少于仰韶文化,坟墓就不同了。即便在上个世纪,许多渔民除了必要的采购以及埋葬亲人他们几乎是拒绝上岸的,与岸上的人们几乎成为两个不同的民族。当然,也不要误以为大汶口文化是纯粹的海洋文化,他们也发展农业,任何一个谋求发展的群体在当时肯定已经意识到农业的不可或缺,所以他们最有可能整体是“两栖”群体。大汶口人到底来自哪里?根据对大汶口和西夏侯遗址(山东曲阜)人口的一项研究而推断其居民为波利尼西亚人种,而与同时代的仰韶居民有着显着差异。
水退了,同期河沙及沙尘堆高了沼泽,炎黄东夷成陆邻了。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黄河下游冲积扇已基本形成,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之间的陆路交往就必然便利了。
突然多出来的这些土地使整个东亚看起来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埃及与两河流域出现了许多发达的王国,中东那些具有战略眼光的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会不关注到东亚长出了一块巨大的肥肉。这些遗址位于海岸边的事实还是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传统的说法是当夏禹在(涂土)山召集各邦首领时,有万邦首领携玉和丝绸而至。至商汤受命于天来肩负重任时,尚有3000余国。到了周武王大会诸侯而检阅军队时,还有1800个诸侯。当周王朝开始将王都由镐京向东迁至洛阳时,还有1200个邦国。尽管夏商周三代中有统治时间较长的时期,然而,三代可能至多是诸多国度中的某几个,在一段时间里取得了统治权而已。但是该三个政权在各自所进行的时期,其文明发展的水平可能高于所有别的国家。周朝是中国文明的开始——西方人多持此论。
新石器时代从东北到华北的交通,可能更多地通过海岸的路线;在龙山文化时期,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在文化上有着明显的相似形,其相互间的联系,只能通过航海船只来进行。
新石器时代“从东北到华北的交通,可能更多地通过海岸的路线;在龙山文化时期,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在文化上有着明显的相似形,其相互间的联系,只能通过航海船只来进行。20世纪上半叶,一些西方学者已经指出南岛语和汉泰语之间的关系比汉泰语和藏缅语的关系更密切。与之同时,还有许多艺术史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为了说明南岛文化与中国中南部早期文化的一致性而做了大量论证。印度尼西亚人可能来源于洞庭、鄱阳湖之间,‘东夷’是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美国人类学家杨江认为,早在公元前4000年,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就开始了从中国东南出发的长途迁移活动。他们向南穿越印度尼西亚,向东到达南太平洋诸岛。绝大多数迁往南洋的夷越,至今还保持着与古越族相类似的文化习俗。中国大陆与南岛文化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文化联系,只是把起源方向调整一下可能就正确了。比如,实际上中国东部出现的部分人群是1万多年前第四纪冰川融化时从赤道回潮到中国大陆去的。当然也有可能这些地区是互相交流的。比如在冰帽扩大期,中国大陆的人类被赶到回归线之内的赤道附近,然后在融化期他们又回到北方,发展之后部分人又扩展到赤道附近,这是有可能的。在证据稀少的情况下认定有文化联系就可以了,不要过早下结论谁是谁的祖先。
假如没有航海能力,无论是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还是中国大陆向太平洋群岛进发(或者反向)都无法进行,古代很久以前人类就可能具有超乎我们想象的航海经验与能力。否则以上这些语言学上的结论就不存在。当然,我们或许对此有另外一个解释,那就是所有这些目前看起来隔绝的地方由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全部都陆地相通了。西方学者蒲立本(E.G.Pulleyblank)所著《上古时代的华夏人和邻族》也说:“台湾北部大岔坑的绳纹陶文化,依碳14测定,年代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种文化与大陆福建和江西的新石器文化有关,这两地的文化目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商朝的海洋特色非常鲜明,这一点已经无庸质疑,并且就人种方面许多人提到他们与太平洋人群的联系。
商人发源于海边(山东),假如在海边沿岸找不到文明的根源,例如龙山文化的光亮黑陶以及青铜器的冶炼起源等在那里找不到起源,那么势必要继续向海外寻找。但由于商的海洋特性被掩盖了,所以它的海洋根源也被掩盖了。山东曾经出土有大量的欧罗巴人种,并且这一地区的欧罗巴人种现象直到公元5世纪还很明显,唐以后才趋向蒙古人种。在这一地区的汉墓中画像中看很清晰地看到,2000年前一群骑马的大鼻子奋力抵抗着蒙古人种。奇怪的是那些蒙古人种却划着船!假如不是事先知道他们是汉墓作品,你可能会认为这是近几百年内欧洲人的侵入。看来在我们失去记忆的远古,确实有大批欧罗巴人来到过山东。从画面上还不好判断两个不同的人种谁是原本的居民谁是入侵者,不过乘船人为渔民这一事实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这个问题可能只有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来鉴别了,不能简单地认为欧罗巴为原住民,蒙古人种的渔民就是后来者。中国沿海从南到北在新石器早期就有人居住,而且有独具特色的依然还不知道根源的一些文明,但他们首先皆总体属于海洋文明。到商朝这个海洋文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并且几乎可以说是中国曾经有过的最为开放的时期,因为航海技术的积累到此时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随后的东周使这个开放的大好局面很快就结束了,因为质朴的原始时代结束了,甚至连过去那种足以维持中西方交流的政治秩序也破灭了,春秋战国来临了。
从宏观的角度看很有趣。似乎在新石器晚期,农业文明逐渐击败了海洋文明;但是到了1000多年前,海洋文明重新在一个更高的文明平台上重新攻占了全世界。100年前,万里之外的欧洲战船带来与中国总人口不成比率之少的一些海军,他们竟然把大清朝的皇帝赶得鸡飞狗跳,使他们逃到了3000年前周人所在地陕西。这个历史事实提醒我们,只要有发达的文明做后盾,完全可以做到以少胜多。
古代立国地中海边的腓基尼民族专以航海经商为事,商船往来各国,成为古代民族相互间的介绍人。他自己虽未曾创造何等文化,然能取此族文化传之他族,成为文化的媒介者,地中海一带国家文明进步,实受腓人之惠;即欧洲古代蛮族之开化,腓人亦与有功。至其采取埃及象形与草书文字创造字母,一变为希腊文,再变为罗马拉丁文,成为今日秦西文字之祖,对文化贡献尤大。因为这个海上民族在古代几乎遍访非洲、中东以及欧洲,他们有什么理由偏偏忽略了东亚呢?这没有道理!难道东亚的资源不够丰富以吸引这群3千多年前的著名商人?尤其是中国这里已经“先进”得让中国的学者宣称“文明独立起源“了,所以中国应该有足够的消费群体以及资源吸引来这个特殊的商业团体:腓尼基人!
在中国的爱国主义教材里学生经常得到的一个错觉是,中国人已经文明地穿金戴银之时西方人包括英国人依然在树上还没进化完。蒸汽机发明之后,动力船只扩大了英国的有效控制范围,他们很快就建构了一个“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历史就航海向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只要有一流的航海技术,只要你的文明足够先进,抓住机会,一个小国一个小群体照样可以控制全世界。在3000多年前,抓住这个机会的不是别人,是腓尼基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他们在全球建立了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这个民族并不重视国家建设,他们是纯粹的商人,他们的大本营黎巴嫩是个小地方,不过那里富裕的程度据说为““街上堆银如土,堆金如沙”。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关于腓尼基人的一切尚在研究之中。但有些方面是很肯定的:这是一个以航海为主业的民族,他们航海的目的仅只是为了商业贸易。
生活在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沿海地区的最早部族,在公元前2000年前被统称为迦南人。希腊人常与他们通商,称他们为腓尼基人。腓尼基人不仅善于经商,还会多种手艺。他们的特点是向埃及与苏美尔学习优秀文化,通过经商与他们发生广泛的交往。腓尼基人的航海业成熟得很早。埃及人把腓尼基人看成是一种聪明的象征。腓尼基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了城邦制国家。他们有史可考的殖民地远达西班牙。如同近代英国,他们中间很少有军阀统治者出现,腓尼基每个城市本来都有一个国王统治,他负责与几个强大的商户家族协调谈判国家大事。后来,这些商人势力增大之后,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些团体。在公元前第一千纪里,商人团体推翻了国王,他们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宗教与贵族政治体系。在富有的大商人统治的腓尼基城邦里,贵族有超越法律的权利。在他们之下生活的是:小生意人、手工艺者、经纪人、店铺老板以及生产商。再下层就是普通的工人。最下层是奴隶。
“腓尼基”是“紫红色”的意思。商朝人自称为“商”,而周人却喜欢称呼他们为“殷(深红)人”。中国是生产丝绸的国家,而当时生产名贵紫色染料的是腓尼基人,他们之间的联系顺理成章。山东“将军墓”那里出现的驾船的蒙古人种与陆地上的大鼻子打仗的场面,我愿意更痛快地接受这样的推理:腓尼基人接近蒙古人种的模样,他们驾船攻打了早先属于欧罗巴人山东。有三个比较明确的支持条件:1,在《圣经》里以色列人一直与迦南人有明显的差别;2,迦南人与埃及紧邻;3,正是在迦南人出现在埃及附近地区的5000年前这一时期,古埃及人的人种突然从黑人转变为我们常见的壁画上的那些接近中国人种的人。就地理上看,腓尼基人生活在联系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中间地带,恰好承担的是一个运转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传送带。他们很可能在当地最先充当近距离的商人,后来因为尝到甜头开始进行远途贸易。他们就这样逐渐扩大脚程,最终成为职业商人,整个民族和团体全部成为商人,随后构织了一张全球商业大网。中国甲骨文产生之前的类文字符号与这地中海东部一带的所有古老文字都很接近,最接近的就是腓尼基文字。
中国”的英文名字叫“China”。后来的“秦”(Qin),甚至“sina”,都与“China”是同一个概念,他们的起源可能是“迦南人”(Canaan或Cana,希伯来语为kena`ani,阿卡德语作Kinahna)。假如你懂发音,一下就明白了,“China”其实就是“迦南”,他们的差别很小,考虑到几千年并且是在远距离的流变,这个推理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迦南人有自称“迦南人”的习惯,假如有许多迦南人定居于中国经商,东亚这里确实是可以成为另外一个“迦南”的。
假如秦朝是商朝的继承者,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的问题就又一次浮出水面,周人与他们不同族。似乎对于周留下的文化毫不留情地毁灭的秦始皇,假如是个商人后代,就可以解释他的诸多行为了。他毁坏了许多,但他开创了到“泰山”封禅的风气。“泰山”就是商文化的经典之经典。泰山之“泰”实际上可能来自于腓尼基的两大代表城市之一:“Tyre”(译为“推罗”、“苏尔”或“提尔”)。Tyre这个城市在腓尼基文化中非常重要,“腓尼基紫”曾经因为这个城市而被命名为“TyrianPurple”,非常明显的是,tyre可以翻译为“泰”。
“泰”从甲骨文造字开始就“从水”,也给这个解释以一线光芒,腓尼基人就是“水上民族”。泰山是最初在汪洋大海中航海到中国北方的一个灯塔,所以泰山曾经具有的神圣意义并不是从秦始皇这里奠定的,而是从远古的某个海洋民族奠定的。腓尼基人还有把自己的城市建立在悬崖峭壁的习惯,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敌人的袭击,后来的中国人有崇拜山的习惯,并且有把庙宇建立在峭壁的习惯,是不是也是这方面的继承呢?地理上的迦南核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其边界其实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尽相同。今天的“中东人”实际上就是以迦南人为核心发展出来的族群。有人说他们从东北方而来。在大约3000年前左右,迦南人与腓尼基人是一回事,并且这一时期犹太人占据了整个迦南。
埃及与中国的联动时间表:公元前2040年中王国开始夏朝开始,公元前1567年新王国开始商朝开始,公元前1320年拉美西斯家族上台后商开始,公元前1085年后王朝开始周朝开始,公元前716年黑人王朝东周(出现较多黑人雕像)。
所有临近海边的欧洲与亚洲以及非洲都被撒播下了腓尼基人的生命与文明的种子,他们在3000年前的广袤地球上几乎无所不在,只要那里有海。中国东部沿海生活着一个人群,“夷”。
阿拉伯人在中国称为“回民”,在中国的54个少数民族中“回民”是中国第三大少数民族——这个现象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腓尼基人在古代来到中国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大。汉族并非一个真正的民族概念,而更多是一种文化概念
由于渔民把木船当作“木龙”,实际上当我们中国人说“龙的传人”时,我们在暗示中国人曾经的海上民族的身份。腓尼基人在古代自称为“龙的传人”,很可能就与以上的“龙种”故事有关。中国人以为只有自己才是“龙的传人”,这是眼界封闭的表现。
从文化以及地域上做考量,匈奴的后继者是突厥,突厥的后继者是回鹘。也许3000年前的泰山土著是他们的遗失在远方的兄弟……中国历史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事件的堆积而成。那是东亚大陆各民族的5000年来,正常的历史衍化!
- 1 环游华夏天境•47•螺旋高速再上太行 38P
- 2 环游华夏天境•46•归河南走豫西梦圆 68P
- 3 环游华夏天境•45•花椒之都美味韩城 61P
- 4 环游华夏天境•44•风水华夏党家村堡 64P
- 5 环游华夏天境•43•走壶口遇盐湖关帝 65P
- 6 环游华夏天境•42•米脂婆姨绥德的汉 61P
- 7 环游华夏天境•41•大同碛回望李家山 59P
- 8 环游华夏天境•40•物阜民熙碛口古镇 67P
- 9 环游华夏天境•39•山西吕梁北武当山 62P
- 10 环游华夏天境•38•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50P
- 11 环游华夏天境•37•荷叶坪芦芽山汾河 53P
- 12 环游华夏天境•36•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65P
- 13 环游华夏天境•35•大河首堡九州极边 64P
- 14 环游华夏天境•34•华夏极边三关前哨 57P
- 15 环游华夏天境•33•偏头关长城好汉山 55P
- 16 环游华夏天境•32•华夏第一军堡老营 63P
- 17 环游华夏天境•31•艺术小镇边塞独品 60P
- 18 环游华夏天境•30•走西口寻见右卫城 52P
- 19 环游华夏天境•29•塞上边地原野掠影 50P
- 20 环游华夏天境•28•长城赛道古堡观光 58P
- 21 环游华夏天境•27•重走云冈再览窟寺 51P
- 22 环游华夏天境•26•如梦大同武穆共融 59P
- 23 环游华夏天境•25•大同火山黄花土林 59P
- 24 环游华夏天境•24•大同镇长城博物馆 52P
- 25 环游华夏天境•23•晋北长城第一城堡 58P
- 26 环游华夏天境•22•塞上朔镇大石头记 50P
- 27 环游华夏天境•21•滦河源山水场林记 59P
- 28 环游华夏天境•20•世外林牧场御道口 51P
- 29 环游华夏天境•19•塞罕坝上重见围场 60P
- 30 环游华夏天境•18•军马场非语狼毒花 54P
- 31 环游华夏天境•17•乌兰布统风雨征程 57P
- 32 环游华夏天境•16•会盟多伦诺尔之旅 56P
- 33 环游华夏天境•15•京北草原上都神韵 52P
- 34 环游华夏天境•14•张北沽源坝上体验 53P
- 35 环游华夏天境•13•草原天路西线反穿 50P
- 36 环游华夏天境•12•太行八陉古道飞狐 52P
- 37 环游华夏天境•11•登北岳重识平型关 54P
- 38 环游华夏天境•10•危墙关隘佛塔古城 51P
- 39 环游华夏天境•09•柔风不度雁门西陉 54P
- 40 环游华夏天境•08•顶礼五爷朝台云巅 55P
- 41 环游华夏天境•07•雄关固垒古道柔情 52P
- 42 环游华夏天境•06•赤壁丹崖嶂石三栈 56P
- 43 环游华夏天境•05•访八路土林探险关 50P
- 44 环游华夏天境•04•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55P
- 45 环游华夏天境•03•中条山河崖祭冷娃 52P
- 46 环游华夏天境•02•舜王坪晚春观残雪 53P
- 47 环游华夏天境•01•南太行王屋山愚公 66P
- 48 户部山的故事 51P
- 49 里下河掠影(下)珍禽异兽泥条子 41P
- 50 里下河掠影(中)鸟天堂与垛世界 49P
- 51 里下河掠影(上)锅底洼沙沟古镇 42P
- 52 八闽行记~老城故事多 41P
- 53 八闽行记~天岭淘雅居 43P
- 54 八闽行记~逆行田螺坑 40P
- 55 八闽行记~闽南周庄行 50P
- 56 八闽行记~小众古村落 49P
- 57.八闽行记~方圆客家情 45P
- 58 八闽行记~闽西访土楼 50P
- 59 八闽行记~苏区金融街 46P
- 60 消夏鄂西17 . 东归识江楚 49P
- 61 消夏鄂西16 . 施州府怀古 47P
- 62 消夏鄂西15 . 边城逛乡关 48P
- 63 消夏鄂西14 . 上江揽洞天 50P
- 64 消夏鄂西13 . 情缘爱心谷 50P
- 65 消夏鄂西12 . 曲径通幽处 38P
- 66 消夏鄂西11 . 恩怨梭布亚 50P
- 67 消夏鄂西10 . 石门地心谷 50P
- 68 消夏鄂西09 . 巫顶闯雪乡 41P
- 69 消夏鄂西08 . 巴山峡江行 47P
- 70 消夏鄂西07 . 印象香溪源 45P
- 71 消夏鄂西06 . 天境未了情 50P
- 72 消夏鄂西05 . 巡游九湖坪 46P
- 73 消夏鄂西04 . 风云神龙脊 34P
- 74 消夏鄂西03 . 初探神农架 31P
- 75 消夏鄂西02 . 问道武当山 52P
- 76 消夏鄂西01 . 梦归丹江口 32P
- 77 野人寨 39P
- 78 安庆独秀园记 12P
- 79 黑与白——虎鲸 5P
- 80 徽州文旅 46P
- 81 自由梦想 • 缤纷盟域 • 旅欧记 Ⅲ 48P
- 82 自由梦想 • 梦幻欧中 • 旅欧记 Ⅱ 53P
- 83 自由梦想 • 西陆漫忆 • 旅欧记 Ⅰ 58P
- 84 情说澳洲(下) 55P
- 85 情说澳洲(中) 40P
- 86 情说澳洲(上) 46P
- 87 长假突遇 20P
- 88 费城的传说 47P
- 89 太阳部落.战争与和平 31P
- 90 太阳部落.闻思甘青川 48P
- 91 太阳部落.河湟山水谣 44P
- 92 太阳部落.海西风云录 36P
- 93.恩怨雪域缘 112P
- 94 禾坪古镇 32P
- 95 火山祭 88P
- 96.2020春NCP记 52P
- 97 邂逅南京励志社 18P
- 98 南京博物院 44P
- 99 圣地耶路撒冷---手足之争 35P
- 100 南捕厅---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39P
- 101 钟山游祭(下) 65P
- 102 钟山游祭(上) 49P
- 103 微山湖轶事--武盛文衰 13P
- 104 微山湖轶事--滨水迷踪 37P
- 105 微山湖轶事--水土恩怨 38P
- 106 微山湖轶事--湖西风云 22P
- 107 鱼骨庙传奇 29P
- 108 芒砀山小记 27P
- 109 枫叶国印象16--加国假日体验 45P
- 110 枫叶国印象15--国家公园打卡 69P
- 111 枫叶国印象14--半岛海角小镇 35P
- 112 枫叶国印象13--多伦多观海者 54P
- 113 枫叶国印象12--安大略美术馆 61P
- 114 枫叶国印象11--宽府治弱管控 36P
- 115 枫叶国印象10--名校多大掠影 29P
- 116.枫叶国印象09--安省豪哥炸街 15P
- 117 枫叶国印象08--蒙村公益精神 26P
- 118 枫叶国印象07--麦吉尔大学记 42P
- 119 枫叶国印象06--加拿大鹅雁否 21P
- 120 枫叶国印象05--多元文化之邦 48P
- 121 枫叶国印象04--异域寻梦札记 28P
- 122 枫叶国印象03--蒙特利尔简史 21P
- 123 枫叶国印象02--皇家高地徒步 35P
- 124 枫叶国印象01--社区公园生活 44P
- 125 廊桥梦之忆 102P
- 126 2017.10 甘青川高原旅修(十)——再访龙羊峡别高原 55P
- 127 2017.10 甘青川高原旅修(九)——拉加寺校曲什安桥 84P
- 128 2017.10 甘青川高原旅修(八)——冬给措纳阿尼玛卿 125P
- 129 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七)——黄河源头神山圣湖 105P
- 130 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六)——雪域高原太阳部落 88P
- 131 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五)——金沙江畔雀儿山祭 91P
- 132 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四)——觉姆岛清清亚青风 96P
- 133 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三)——五明学院舍身布施 119P
- 134 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二)——东昆仑之神山佛地 89P
- 135 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一)——甘南安多藏区风情 98P
- 136.滇西行--洱海摩拜 111P
- 137.滇西行--古城风云 114P
- 138.滇西行--三江横断 60P
- 139.滇西行--怒江腾越 85P
- 140.滇西行--空中湿地 55P
- 141.滇西行--银杏村记 78P
- 142.滇西行--大小空山 50P
- 143.滇西行--感悟和顺 153P
- 144.滇西行--国殇园祭 86P
- 145.皖南別径 101P
- 146.碧血丹心忠烈祠~南岳衡山 93P
- 147.靖国大别山 143P
- 148.蒙满草原随记(下)----团场遗梦.草原曲途.火山续访 209P
- 149.蒙满草原随记(中)----克旗上域.乌旗谜境.北国天路 129P
- 150.蒙满草原随记(上)----古北水口.热河离宫.坝上草场 161P
- 151.随州随记 76P
- 152.八闽行记——京福国道卅载 226P
- 153.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67P
- 154.八闽行记~集美&泉州 139P
- 155.八闽行记~单车共享游 132P
- 156.八闽行记~鼓浪屿情遇 136P
- 157.偶遇北太行---河北篇 59P
- 158.慢游南太行---山西篇 58P
- 159.慢游南太行---河南篇 115P
- 160.黄河行系列之三:高峡平湖 218P
- 161.黄河行系列之二:雪域清流 167P
- 162.黄河行系列之一:大河上源 121P
- 163. 山东泰山~东夷溯源 166P
- 164.平型关之路 54P
- 165.五台山缘 79P
- 166.1985.08 西岳华山 32P
- 167.冬日长白山 1P
- 168.天使之城 ~曼谷 224P
- 169.使命行动2010(下)~川藏线行记 461P
- 170.使命行动2010(上)~青藏线行记 249P
- 171.天境祁连(五)海南篇 283P
- 172.天境祁连(四)海西篇 219P
- 173.天境祁连(三)南山篇 206P
- 174.天境祁连(二)甘州篇 145P
- 175.艳遇夏威夷。朦醒珍珠港 174P
- 176.风雪阿坝 . 罹难甘南 311P
- 177.1995.01.寻梦彩云之南 254P
- 178.SARS~2003VIP游 112P
- 179.旧旧的数码照~久久的自驾游 74P
- 180.2004西域行记4--纵情塔克拉玛.丝路花雨回归 217P
- 181.2004西域行记3--寻天鹅访南疆.探幽谷问冰山 172P
- 182.2004西域行记2--喀纳斯湖巡游.伊犁河谷省亲 163P
- 183.2004西域行记1--初遇河西走廊.探行北疆沙漠 123P
- 184.太白登顶~2014自虐之行 86P
- 185.呼伦贝尔之恋~ I love you forever.2014 349P
- 186.狼图腾。 再上平顶山又遇那达慕。 盟中行 144P
- 187.玉树甘孜的藏区更加原汁原味——十越黄河 77P
- 188.天境祁连(一)海东篇 1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