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景点大全 >驴友游记 >motto的旅游空间> 【武汉访友之一】随州曾侯乙墓

【武汉访友之一】随州曾侯乙墓

2021-08-03 10:43:06 motto 阅读:1942 积分:2000  
相关景区攻略:

5月28日,在县医院忙了一上午,全县42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筛查完毕。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下午3点,刚刚送走青岛阜外医院的沈大夫、黄主任一行去了单县,画天下的老于打电话过来,说随州有个项目想去看看,苦于没人陪着去问我有空否。斟酌再三,心脏病患儿筛查的事已完成,其他事情不少但都不急,正巧明天可以出行。于是和同事刘云征得领导同意,写了假条,就出发了。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老家地里旱得冒烟,这一路上竟然碰到了两次小雨滴,不过不耽误行程。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紧赶慢赶,天黑后8点入住工地附近的一家宾馆,找个小店吃晚餐。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第二天8点出发去工地,路过随州博物馆。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路边地摊,吃了一碗热干面。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工地还在施工,项目的事一拍即合。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附近转转,正巧一处社区服务站开着门没有人,不过“逢四说事”的接访品牌挺有创意。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于是,上路。

很快,沿路不断闪现的曾侯乙墓的指引牌吸引了我们,决定去看看。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城西北约2千米处的擂鼓墩依山傍水,是绝佳的风水宝地。传说在战国时期,楚庄王为平息宰相斗越椒的叛乱,亲自在此擂鼓,指挥军队作战,将士奋力搏杀,一举而平叛乱。因为这场恶战,擂鼓墩的名字流传至今。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1978年2月底,随县(今随州市)城郊一座小山包上,武汉空军某部雷达修理所在擂鼓墩东团坡一带扩建厂房,开山炸石,红砂岩炸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层,前来视察工作的厂领导郑国贤怀疑是一座大型古墓。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3月10日,联合勘探小组成立。19日,时任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兼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连同两名技术人员赶到现场。3月20日起,考古人员开始对该墓葬进行钻探发掘。他们手持探铲,向地下打孔探测,随着探孔越来越多,墓坑的范围也越来越清楚。探测表明,墓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6.58米,总面积220平方米。单就椁室而言,就有190多平米,比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大6倍,比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大14倍,比出土越王勾践剑的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大8倍。这样大的木椁,在当时的中国尚属首例,这种构筑在岩石上的岩坑竖穴墓,在南方还是第一次发现。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果然不出所料,经过初步勘探,发现墓坑上层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且有地下水溢出来,已经无法进行原封不动地保护了。谭维四建议立即动手发掘,以最大限度抢救文物,这一建议得到认可。然而更为揪心的情况发生了,勘探人员在墓坑中部偏北的位置发现了一个面积大约0.5平方米的盗洞,古墓中的文物会不会荡然无存了呢?沉重的疑问夹着几许绝望笼罩了现场的工作人员。谭维四带领队员们对盗洞进行了认真清理,发现里面灌满了淤泥,还有几块散碎的石板,这又是一个不好的征兆,说明这座古墓已经进水了。现场的很多人都泄了气,认为这已经是一个没有发掘价值的古墓,里面的文物极可能遭到盗掘和水蚀,很难保存完好了。但是谭维四坚持挖掘,在他的极力主张下,勘探小组向上级提出发掘申请,得到了湖北省委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下来问问入口。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人工降雨的霰弹炮。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经过将近2个月的筹划和准备工作,1978年5月11日,曾侯乙墓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随着墓坑的残存填土被完全清除后,覆盖坟墓的47块巨型石板完全显露出来。考古工作者动用大型吊车揭开石板,发现石板之下是厚约250厘米的夯土,夯土下又有一层10厘米~30厘米厚的青膏泥,青膏泥下又是一层厚厚的木炭,这层厚厚的木炭,总量达到6万千克。5月22日,木炭被清除完毕,墓室上层的椁板暴露无疑。考古工作者动用大型吊车揭开石板,只见椁室内一片浑水,水面上漂浮着几具木棺。在抽水的同时,为防止木棺将下面的陪葬品砸坏,又动用起重机将漂浮的木棺一一吊出来。打开棺盖,里面是一些女性的遗骨,年龄在13岁~25岁之间。这样的女尸,整个墓穴一共有23具。经专家认定,这些女尸应该是为墓主人陪葬的人殉,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女子就是平日为墓主人曾侯乙演奏歌舞的乐工。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着水位一点点下降,人们发现这是一个竖穴木椁墓,掘于红色沙砾岩之中,平面为多边形,没有墓道。墓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深度在13米以上。木椁共有12道椁墙,椁高3.1米~3.5米,由171根长条木板垒成,达380立方米。墓室按方位分东、中、西、北四室,均为长方形,中、北、东三室宽度一致,均为4.75米。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站在擂鼓墩远望。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东室放置主棺,棺有内外两层,皆为木质。外棺镶有青铜框架,长3.2米,宽2.1米,高2.19米,重达3.29吨。顶部棺盖上分布着12个铜钮,棺盖青铜框架由2根纵梁和4根横梁卯榫接合而成。棺壁以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雕饰花纹,有云纹、三角形纹等,尤其以龙纹变化复杂,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线条流畅。更为奇特的是外棺一侧下方开一门洞,有人猜测,这也许是为了让棺内之人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而特设的。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内棺长2.49米,头宽1.27米,足宽1.25米,高1.32米,用木板接榫而成。内棺两侧的图案极为别致,中间绘有对开的格门,围绕格门的上下左右,绘有龙、蛇、鸟、兽等形象,内容诡秘神奇,图像总计900多个。门两侧绘武士,头生双角,躯体像鱼又像兽,手持双戈戟,两眼凝视前方。有人说,这大概是绘制者想象的阴间兵士的形象,希望他们的国君死后在阴间有兵士站岗护卫,保护其安全。棺面上绘制的神兽长着鹿一样美丽的角,却有鹤的长颈和翅膀。在中国古代,鹤和鹿都是吉祥的动物,神仙经常乘坐仙鹤飞翔。也许,这个鹿角立鹤就是准备驮着主人升天的神鸟。经初步鉴定,棺内装殓的正是此墓的主人,男性,身高1.61米~1.63米。结合出土于主棺旁的一件刻有“曾侯乙之寝戈”铭文的戈,可以断定棺内之人是战国时期曾国的诸侯,名“乙”,因此称之为“曾侯乙”。而此件短戈,就是曾侯乙寝宫守卫所使用的武器。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外棺为长方形的铜木结构,是在青铜框架上镶嵌木板,再用彩漆绘成。棺的下部有10个蹄形铜足,上面有12个铜榫,此端档板有一小门。内棺用大型厚木板制成,外壁绘有执戈的人面兽身和人面鸟身图案。这种青铜骨架的木棺在考古发掘中尚属首见。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墓的中室放置随葬的礼器和乐器。最开始,考古队员们是在积水面上惊喜地发现3个木架上分别挂着3组青铜铸造的编钟。木架下面还有几层,水下会不会有更多更大的编钟呢?谭维四判断,椁室深3.3米,现在刚刚露出1米左右,下面还有2米多深的积水,水下肯定有支撑物。透过水面的波光,他隐约看到了巨大的影子。由于担心钟架失去平衡造成倒塌,谭维四下令放慢抽水的速度。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众人焦急而兴奋地注视着逐渐下降的水面。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5月24日,多件甬钟出土,第二层居中钟架上有20多件,南架上有9件,西架上有15件。5月25日,第三层编钟架上露出大型甬钟,而西北架上的铜人也从泥中挖出。至此,一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编钟终于全部露出了真面目。整个钟架由几个铜人支撑,铜人双手上举,腰佩铜剑,双目平视前方,神情平静从容,做工精细,栩栩如生。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13枚,战国时发展成61枚。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迄今为止,中国的考古发掘*有40多套编钟出土,但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质最高的则非曾侯乙编钟莫属。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墓中还出土了编磬、鼓、瑟、笙、排箫等大量乐器,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排箫、篪、琴(十弦琴、五弦琴)都是首次发现的几种早已失传的乐器。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排箫这种乐器,曾侯乙墓的2件排箫均是由13根竹质箫管编排而成,长短有序的箫管使得其形状象鸟展开的单翼。专家对这2件古排箫进行了测试,其中1件有七八个箫管能够吹奏出乐音,音阶结构已超出五声。篪是一种竹质横吹管乐器,源自民间,后世逐渐失传。篪在周代常与埙一起演奏,战国时作为大型宫廷乐器之一,每当有神祀与宴飨活动时,宫廷乐工们将编钟、编磬、建鼓、排箫、笙、瑟等乐器一齐奏响。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四间墓室共出土礼器、乐器、漆木用具、金器、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约15404件,许多器物造型奇特,形象逼真,纹饰华美,充分体现了南方楚文化与北方中原文化在随地交融汇通的特点。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墓间填充物。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编钟。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四鹿角立鹤。通高143.5、高110厘米。鹤长喙上翘呈钩状,引颈昂首伫立,两翅展开作轻拍状。拱背,垂尾。鹤首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形枝杈。鹤的头、颈和鹿角上有错金几何纹饰,其它部位有铸成和镶嵌的云龙纹。

此器造型别致,是一件独具风格的青铜工艺精品。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把鹿角插入鹤头,将二者置于一身,可称之为“瑞鹤”。古人把仙人乘车叫“鹤驭”、“鹤驾”。此器出于墓主人棺侧,可能反映了死者成仙升天的思想。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四节龙凤玉佩,还有十六节龙凤玉挂饰。据说这是一气呵成雕刻成的,要知道工匠错一下整块料就废了,或者是在雕刻细节的时候有一个小细节出岔子,整个作品都前功尽弃,由此推断这个工匠的功力。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世界最早的二十八宿天文图——战国黑漆朱绘星宿图衣箱。楚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这件衣箱通体彩绘,环“斗”字一周书二十八宿名称,是我国迄今发现记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称,并与北斗、四象相配的最早的天文实物资料,说明我国至少在战国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体系。它也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二十八宿体系的国家之一。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左上头,八云纹金盏(含金漏匙)。至迟到商代时,我国就出现黄金制品,但多为一些片饰。而此盏是仿铜的金制容器,反映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这是目前所见我国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1件。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其他随葬文物将在下一篇细说,不再赘述。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时,已有2400多年的木椁处于“饱水”状态,考古人员采取了最简便可行的原地回水保护,但后来,他们慢慢发现回水保护的自来水里含由较多的矿物杂质,对古墓产生了软腐影响,为了使曾侯乙墓遗址得到更好的保护,1999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曾侯乙墓墓室进行疏干脱水工程。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国家就拨专款开始这个疏导工程,首先是把墓坑里的水全部抽干,然后在四周做了暗沟,排出去,这个抽干以后,就把这个暗沟做好以后呢,让墓室里的椁板,自然风干,通过外面的空气,让内部的积水从暗沟排走,外表本身木头里面含水,把整个木头风干以后我们再进行修复。现在正进行椁室的保护,保护它也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从展厅出来,有电梯可从擂鼓墩下来,看看导游图,才知道周围是东周遗址。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这一片就是枣树湾东周遗址。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博物馆就在附近,老于去开车,我们步行。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博物馆后面,一棵枇杷树挂满果实,黄果绿叶,很是诱人。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摘了3颗,尝尝鲜。

随州曾侯乙墓 @motto

博物馆北门的南天竹,和家里的一样,正在开花。

下篇领你参观随州博物馆,不见不散。

motto的游记列表
微信扫一扫,免费获取9000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