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二日游】之二 明孝陵
3月5日,起了个大早。
因为明孝陵景区公园对早起的南京人免票,所以我们也享受一次南京人的国民待遇。
因为起得早,刚进公园啥东西都模模糊糊的,更添几丝神秘。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第一部分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桥。
石望柱之后是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有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高各为3.18米,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神道向北18米的尽头为棂星门,存石柱础6个,已重新修复。从遗迹看,棂星门应是三开间的建筑。过棂星门折向东北275米,即到御河桥,也称金水桥。
大金门位于下马坊西北750余米处,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大金门原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25米。
因为天黑,下马坊和神烈山碑没注意就过去了。
下马坊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面阔4.94米、高7.85米,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字,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
神烈山碑位于下马坊东边36米处,是明嘉靖十年(1531年)立,正面阴文双钩浅刻“神烈山”3字,原有碑亭,现已不存在,仅存四角石柱础。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改钟山为神烈山时而立。再向东17米处有一块卧碑,为“禁约碑”,是明崇桢十四年(1641年)立,碑文刻禁止损坏孝陵及谒陵的有关9条禁约。
明楼在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的门钉为9行,每行9颗,以显示九五之尊。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文武方门是孝陵的正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上嵌清石门额,阴刻楷书“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进行修复,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现为五门,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正门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以六国文字书写,警示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
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即享殿,位于碑殿之后。原明代孝陵殿毁于战火,尚存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64个。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当时该建筑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
现存地表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现殿内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桥北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
治隆唐宋,为清代对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价,清朝沿袭明朝制度,与李唐、赵宋时期相较社会更加繁荣。即幅员辽阔,远迈汉唐;繁荣似锦,治隆唐宋。
另有康熙御题治隆唐宋碑。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南京明孝陵,五次亲往谒陵;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下金陵时,在耳闻目睹南京城的盛况后对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由衷的赞叹之词,该碑位于今南京钟山南麓明孝陵内。
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康乾二帝此举,不仅包含对前朝的评价,也包含有笼络广大汉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人心的目的,这样做有利于少数民族对汉民族的统治的巩固和加强。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均用巨型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从1997年开始,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明孝陵进行了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地宫经探测被认定位于明孝陵圆形宝顶下面,地宫建筑面积根据探测结果竟达4000多平方米,几乎是已发掘的定陵地宫面积的3倍。明孝陵地宫的具体形制还不能清楚知道,但从明孝陵现存建筑、明故宫建筑遗存上大量使用石料作为建筑基座的现象,以及已经发掘的定陵地宫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实例可以推断,孝陵地宫应该也是全部用石材构筑的大型殿宇式地下建筑。
文史专家大胆猜测了地宫殿堂的设计,参照生人居住的宫殿,因此一般应有主次之分,大跨度条石起券的拱券门作为明孝陵建筑的主要特征在地宫中也许会继续使用,主大殿应布置成厅堂的样式,摆放一些祭祀用品,并设一大缸,缸内盛香油,点长明灯。后殿作为地宫的主要部分,按照惯例应是摆放皇帝、皇后棺椁及各种随葬品的地方,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灵柩就停放在后殿的棺床上。
对于一位开国皇帝而言,地宫里随葬各种金银玉器、龙袍锦缎、仪仗用具及生活冥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所有的推测都只是猜想,真正的地宫谜底,只有待日后的发掘才能知晓。
明孝陵地宫历史上没有一次能够盗掘成功。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盗措施、历史机缘以及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的。
经过勘探,明孝陵所在的独龙阜原本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有些皇陵是从上往下扒开一个深穴,建好后再封起来,但明孝陵却是横向凿入山体,从内部掏空建玄宫。这种横穴式的方法虽然工程浩大,但十分坚固。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古代盗墓贼从顶部向下打盗洞根本行不通。横穴式设计使墓道成为盗墓贼的唯一通道。为了隐藏好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也是费尽心机。通过精密磁测,考古人员探测到,墓道并不是人们想象中在正中间,而是偏在一边,这种反常规的设计让许多盗墓贼无功而返。
除了横穴和侧墓道,考古人员还在明孝陵宝顶高高的封土堆下发现了厚厚一层圆润的鹅卵石。鹅卵石本来应当出现在低洼的山涧中,它们出现在独龙阜的山头上只有一个原因——这是人们背上来有意铺设的,不仅便于雨水迅速渗透到宝顶排水设施中流出去,更为重要的是防盗。这类似于古代一种流沙防盗法,当盗墓贼挖开一个洞时,鹅卵石就会从四面八方滚落下来把洞填满,这也是现在连盗掘的痕迹都很难找到的原因。
虽然明孝陵采用了三大有效的盗墓措施,但是如果遇上像东陵大盗孙殿英那样握有重兵和炸药的军阀,也难逃一劫,幸运的是,历史机缘却让明孝陵逃脱了这些大贼的魔爪。虽然明代以后南京城屡经战火,但每个新政权无一例外地对明孝陵加以保护。清朝建立后,通过保护明孝陵,有效消除了江南地区的抗清思想。甚至康、乾二帝每次下江南必定要来明孝陵祭拜,康熙还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洪秀全、孙中山在南京成立政权后的第一件事也是祭拜明孝陵,以示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决心。
明孝陵躲过贼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离南京城太近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城里立即会知道,这让盗掘活动不可能延续太长时间,只有无功而返。
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孝陵建设在朱元璋死前进行十几年,朱元璋对其极为用心,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惊人的。这一切既是为了马皇后,当然也是为了自己。他对马皇后感情至深,在她去世后再没册立皇后,朱元璋一定会与其合葬。
朱棣继位后还特意为父亲在明孝陵竖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此后,每年年底皇帝都要到孝陵祭扫,皇族中有人犯事还被罚到孝陵守陵悔过。后来的明朝皇帝一直以南京的紫金山为明朝龙脉所在,对其甚为关注,嘉靖皇帝曾将紫金山改名为‘神烈山’,崇祯皇帝还竖立禁止在紫金山采伐、动土的‘禁约碑’。
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地宫所在地的宝顶,纵深达2600多米,沿途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用途各异的建筑物和石雕艺术品,整体布局宏大有序,单体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明孝陵的开创性地位还体现在其依山势地形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达2400米左右。
明孝陵首开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作为后世子孙陵寝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两边分布的12对石像生和4对石人,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融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为一体,也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并一直规范着此后明清两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设规制。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
明清易代被称之为“天崩地坼”的大事,之所以如此,绝不仅是因为政权的嬗替。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可能只有宋元之际和明清鼎革相类似,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异族的入主中原。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王夫之说:“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夷狄者,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非我族类,不入我论。”从中人们不难读出其对入主中原的清朝统治者的切齿之恨。清初的“薙发令”以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暴政,更是激起了江南士民的强烈反抗。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清帝在全国局势基本稳定之后,到士风最为浓厚、遗民最为集中的江南拜谒孝陵,其谋求满汉认同、消弭民族矛盾的诉求,就不言自明了。“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东夷,文王西夷,岂可以东西别之乎?”
乾隆就曾在其《历代帝王庙礼成恭纪》中,愤愤不平地辩解道。消弭民族矛盾,首先就要消除文化隔阂,相对于强势的中原儒家传统文化,清朝统治者所能做的主要就是接纳并吸收儒家文化。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南巡归途中经过山东曲阜,亲诣孔庙参谒。《清史稿》记之甚详:“戊寅,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人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留曲柄黄盖。赐衍圣公孔毓埏以次日讲诸经各一。免曲阜明年租赋。”孔庙的“九叩礼”,让人不由联想到半个月前康熙在明孝陵前的“三跪九叩”,由此亦可见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论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明太祖可能无法与孔子相提并论。但康熙帝在南巡途中对二者的拜祭,相似的决不仅是形式上的“三跪九叩”,更是实质上的对满汉文化认同的诉求。一个是“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代表着对千年儒家文化的传承;一个是开创有明一代基业的明太祖,代表着对前朝君主的优渥;正所谓殊途而同归。
在清帝历次谒陵的祭文中,不厌其烦的阐述其“继统”而非夺位的身份。顺治元年,摄政王多尔衮遣大学士冯铨祭告孝陵的祭文中,就说道“兹者流寇李自成,颠覆明室,国祚已终。予驱除逆寇,定鼎燕都。惟明乘一代之运以有天下,历数转移,如四时递禅,非独有明为然,乃天地之定数也。”首先,强调明代的灭亡是“国祚已终”、气数已尽;其次,申明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是“驱除逆寇”,既为明代报了深仇大恨,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由此推之,则明清易代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了。康熙帝在其谒陵后所作《过金陵论》中说:“闯贼以乌合之众,唾手燕京,宗社不守。马阮以嚣伪之徒,托名恢复,仅快私仇,使有明艰难创造之基业,未三百年而为丘墟。”不仅再次强调农民军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而且强调南明政权的无能与非法。因此清代才会“受天眷命,绍缵丕基”。乾隆帝在其拜谒明孝陵时所作的诗中,说得更为直接:“嬗谢都关天运乘,攘除非自本朝兴。代为翦逆当方革,岂是困危致允升。”一言以蔽之,阐述清朝的正统与继承的合法,是清帝谒陵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时候,祭文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宣讲书;而明孝陵,则成为一个绝佳的宣传平台。而事实也证明,这种委婉而巧妙的政治表述,比之前的军事杀戮更行之有效。
对于清初那批数量庞大的明代遗民来说,明孝陵确实有着异乎寻常的象征意义。对孝陵的拜祭,其实就代表了对故国的追思。所以,在清初,自然会有那么的人前去“哭陵”。所谓“孤忠遗老,于社稷沦胥之后,既倮然亡奈何矣。独往往歌哭陵上,摅其志士之悲。”顺治八年,顾炎武初谒孝陵,从此寓居在钟山之下,自名“蒋山佣”,表明了自己要做明太祖守陵人的心志。此后的十余年间,顾炎武一共七谒孝陵。“薄海哀思结,遗臣涕泪稠”,其谒陵时心境之悲凉,是后人难以真正体会的。在当时有相似心境的,又岂止顾亭林一人,他代表了那一整代的明遗民。“孤臣二十余年泪,忍到今秋洒孝陵”,孝陵已经成为那一代人寄托哀思和发泄情感的场所,也是已经灭亡的大明王朝的最后象征。
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来审视清帝的谒陵,就会发现其行为本身的针对性是相当强的,其所指向的,正是那些谒陵的遗民们。清帝的谒陵,尤其是前期康熙帝的祭拜,据说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而其恭敬谦卑的做法,更被誉为“足超轶百代”。由此,不难想象清帝谒陵在江南社会起到的轰动效果。于是在热闹喧嚣的背后,一些事情似乎已经无声无息地发生了转变。那些明遗民会发现,他们那片最后的“精神家园”似乎也不复存在了,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新朝君主礼贤前代的场所。谒陵的主角也不再是他们这些“歌哭陵上”的“孤忠遗老”,而变成了前呼后拥、风光无限的新朝君主。不经意间,人们似乎已将自己的注意力由孝陵本身转移到了谒陵的人身上。而对孝陵的拜谒,似乎也没有了那种“长歌当哭”的悲情氛围。“涕泗遗民在,悲歌隔世同”,明遗民的心境,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似乎已经很遥远了。
2009年2月,明孝陵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新馆外观采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花木门、坡顶屋面、马头墙、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体建筑与周边明孝陵遗存的大金门、四方城等文化遗址和草木葱郁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与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谋而合。
2012年5月,四方城,即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修缮加顶工程开工。2013年7月,四方城加顶保护工程完工。2018年6月8日,明孝陵入选“十大最受欢迎中国世界遗产景区”。2019年7月,明孝陵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对明孝陵内的“国宝”本体进行全天候监测,所有监测数据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数据对接。
在这里第一次见到狗牙腊梅花,已经败了。
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与地形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
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这段神道现俗称为石像路,全长615米。石兽的尽头,神道折向正北,至棂星门,长250米。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云龙纹。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则置于神道中间,这也是朱元璋的独特之处。
御河桥为石砌桥,原为5孔,现存3孔,桥基和河两边驳岸的石构件均是明代原物。通过御河桥向北,顺缓坡而上,便是陵寝的主体建筑。
下一个项目是游览梅花山,详情看另一篇美篇。
结束梅花山,又去了雨花台烈士纪念塔,没有细看。
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9年建成,兀立在海拔61米、占地面积5010平方米的雨花台主峰广场上,占地面积 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42.3米,碑体方型,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8个金字。碑前立有烈士铜像,高 5.5米,题为“宁死不屈”。底层平台两侧立有向革命先烈肃立致敬的群众石刻雕像。由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设计。
雨花台是一个约100米高、约3500米长的山岗,原名石子岗,相传在南朝梁代,有一个叫云光的法师在此讲经,感动了佛祖,霎时间天降落花如雨,从此改名为“雨花台”。
- 2004西域行记1--初遇河西走廊.探行北疆沙漠
- 钟山游祭(上)
- 【南京二日游】之二 明孝陵
- 1 参加慈溪市山东(菏泽)商会成立庆典 78P
- 2 苏州博物馆 76P
- 3 走访泰安市菏泽商会 68P
- 4 【日照学党建之八】莒县沭河湿地公园 52P
- 5 【日照学党建之七】莒县博物馆 96P
- 6 【日照学党建之六】凯达物流,瀚森园林,莒国古城展厅 54P
- 7 【日照学党建之五】莒县龙山镇嗡嗡乐园,城阳街道岳家村公心文化 45P
- 8 【日照学党建之四】陈疃镇党性教育基地,1971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59P
- 9 【日照学党建之三】不老山生态文化村,凤凰错艺术乡村 50P
- 10 【日照学党建之二】东港供销社党委,江豪国际家居馆 34P
- 11 【日照学党建之一】石臼街道银海社区,国际财富中心 51P
- 12 【走马观花】滕州荆河公园、龙泉广场 57P
- 13 【走马观花】驩城更名广场、薛城奚仲广场 41P
- 14 【走马观花】中捷产业园、爱旅房车公司、沧州铁狮子 58P
- 15 【走马观花】安徽砀山看梨花 36P
- 16 【走马观花】毛遂墓、薛国故城、孟尝君陵园 46P
- 17 【走马观花】水泊梁山走一走 99P
- 18 【走马观花】徐州珠山“好人园” 50P
- 19 【武汉访友之十】大别山——西九华山掠影 67P
- 20 【武汉访友之九】西九华山——留梦河谷 49P
- 21 【武汉访友之八】湖北麻城烈士陵园 64P
- 22 【武汉访友之七】中国地质大学里面转一转 76P
- 23 【武汉访友之六】逸夫博物馆看地球沧海桑田 89P
- 24 【武汉访友之五】逸夫博物馆看生命起源与进化 97P
- 25.【武汉访友之四】中国地大特色矿物精品展 91P
- 26 【武汉访友之三】黄鹤楼 87P
- 27 【武汉访友之二】随州博物馆 77P
- 28.【武汉访友之一】随州曾侯乙墓 55P
- 29.我要去内蒙之十: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43P
- 30 我要去内蒙之九: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71P
- 31.我要去内蒙之八:沈阳故宫博物院(2) 73P
- 32.我要去内蒙之七:沈阳故宫博物院(1) 76P
- 33 我要去内蒙之六:刘老根大舞台 43P
- 34 我要去内蒙之五:塔敏查干沙漠 50P
- 35.我要去内蒙之四:通辽大青沟景区 51P
- 36 我要去内蒙之三:阿鲁科尔沁旗吃午饭 40P
- 37 我要去内蒙之二:七锅山地质公园 90P
- 38 我要去内蒙之一:过赤峰市巴林右旗 58P
- 39.宿迁项王故里一游 82P
- 40 参观江苏洋河酒业集团 79P
- 41.游览洪泽湖湿地公园 73P
- 42 到双沟酒厂参观学习 79P
- 43.【曲阜一日游】游孟府 82P
- 44.【曲阜一日游】游孟庙 98P
- 45 【太行山二日游】红豆峡 99P
- 46 【太行山二日游】八泉峡 99P
- 47 【亳州一日游】中药材市场、青瓷潭酒厂 33P
- 48 【亳州一日游】曹操地下运兵道 50P
- 49 【亳州一日游】华祖庵(华佗纪念馆) 45P
- 50 【亳州一日游】庙会广场(老钱庄) 21P
- 51 【亳州一日游】花戏楼(大关帝庙) 64P
- 52 【菏泽漫游】菏泽帝尧陵 32P
- 53 【菏泽漫游】赵王河公园 29P
- 54 【菏泽漫游】郓城水浒好汉城 80P
- 55 【菏泽漫游】郓城唐塔 11P
- 56 【菏泽漫游】郓城党校的五天幸福生活 87P
- 57 【菏泽漫游】巨野去看农民画(昌邑故城、付氏民居) 76P
- 58 【菏泽漫游】巨野博物馆 95P
- 59 【菏泽漫游】巨野花冠酒业 60P
- 60 【菏泽漫游】巨野金山公园 67P
- 61 【菏泽漫游】单县吕后庙 27P
- 62 【菏泽漫游】湖西“小延安”——张寨 45P
- 63 【菏泽漫游】单县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 36P
- 64 【菏泽漫游】单县牌坊广场 63P
- 65 【菏泽漫游】单县浮龙湖 90P
- 66 【菏泽漫游】定陶成海看墙绘 51P
- 67 【菏泽漫游】定陶仿山堌堆 17P
- 68 【菏泽漫游】定陶七股栢林 14P
- 69 【菏泽漫游】定陶法源寺 32P
- 70 【菏泽漫游】定陶黄店看玫瑰 60P
- 71 【菏泽看牡丹】中国牡丹园 68P
- 72 【菏泽看牡丹】曹州牡丹园 57P
- 73 【菏泽看牡丹】曹州百花园 67P
- 74 【冠县一游】 武训先生纪念馆 48P
- 75 【冠县一游】 中华第一梨园 52P
- 76 【徐州一日游】 贾汪区马庄 33P
- 77 【徐州一日游】 潘安水镇 63P
- 78 【徐州一日游】 墨上集民俗文化园 83P
- 79 【徐州一日游】 丰县汉皇祖陵 34P
- 80 【南京二日游】之四 古秦淮 68P
- 81.【南京二日游】之三 梅花山 89P
- 82. 【南京二日游】之二 明孝陵 50P
- 83.【南京二日游】之一 玄武湖 78P
- 84 中达海南之旅(十二)海南岛返程 46P
- 85 中达海南之旅(十一)兴隆热带植物园 63P
- 86 中达海南之旅(十)兴隆咖啡文化博览园 55P
- 87 中达海南之旅(九)万宁首创奥特莱斯 42P
- 88 中达海南之旅(八)兴隆银湖酒店 63P
- 89 中达海南之旅(七)天涯海角、圣旨博物馆 91P
- 90 中达海南之旅(六)鳌山寿谷 52P
- 91 中达海南之旅(五)南山文化旅游区 93P
- 92 中达海南之旅(四)日月湾、兴隆华侨橡胶博物馆 55P
- 93 中达海南之旅(三)分界洲岛 90P
- 94 中达海南之旅(二)博鳌亚洲论坛、玉带滩 71P
- 95 中达海南之旅(一)郑州飞海口 62P
- 96 大东北自驾游之卅一:我不想说再见 84P
- 97 大东北自驾游之三十:世博园四 87P
- 98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九:世博园三 66P
- 99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八:世博园二 82P
- 100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七:世博园一 84P
- 101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六:夜驱奈曼旗寻找沙漠 79P
- 102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五: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75P
- 103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四:行走在美丽的长白山脉 79P
- 104.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三:过镜泊湖进入吉林省 76P
- 105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二:兴凯湖访友到农家 74P
- 106.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一:虎头要塞 76P
- 107.大东北自驾游之二十:中国东极黑瞎子岛 79P
- 108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九:三江平原看北大荒 79P
- 109.大东北自驾游之十八:沿小兴安岭去伊春 83P
- 110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七:五大连池看火山 76P
- 111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六:神秘大兴安岭 84P
- 112.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五:神州北极后看白桦林 83P
- 113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四:漠河北极村 86P
- 114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三:中国冷极根河 78P
- 115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二:额尔古纳到根河 72P
- 116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一:再进大兴安岭 61P
- 117.大东北自驾游之十:美丽的海拉尔河谷 76P
- 118 大东北自驾游之九:满洲里看国门 71P
- 119 大东北自驾游之八:红色满洲里 76P
- 120 大东北自驾游之七:过诺门罕战役遗址 77P
- 121 大东北自驾游之六:阿尔山中蒙口岸 71P
- 122 大东北自驾游之五:过乌兰毛都草原 72P
- 123 大东北自驾游之四:桃木和苏木草地打个滚 73P
- 124 大东北自驾游之三:锡林郭勒大草原 62P
- 125 大东北自驾游之二:过锡林浩特市 70P
- 126 大东北自驾游之一:北出张家口 70P
- 127 西藏自驾五人行(二十一)平遥古城、太行山 83P
- 128 西藏自驾五人行(二十)沙坡头、再见黄河 69P
- 129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九之二)张掖丹霞地貌 85P
- 130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九之一)河西走廊、嘉峪关 67P
- 131.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八之三)敦煌莫高窟、玉门 81P
- 132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八之二)大草滩、阿克塞 55P
- 133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八之一)柴达木盆地、当金山 62P
- 134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七之二)昆仑河谷、无极龙凤宫 63P
- 135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七之一)昆仑山 62P
- 136.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六之二)可可西里 74P
- 137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六之一)唐古拉山口 69P
- 138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五之四)念青唐古拉山、那曲 72P
- 139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五之三)纳木错 59P
- 140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五之二)那根拉山口 47P
- 141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五之一)天路,羊八井 51P
- 142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四之三)大昭寺 60P
- 143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四之二)布达拉宫 73P
- 144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四之一)藏文化游览 72P
- 145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三之三)布达拉宫夜景 52P
- 146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三之二)拉萨河、墨竹工卡 51P
- 147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三之一)林拉公路、米拉山口 56P
- 148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二之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68P
- 149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二之三)过林芝回游雅鲁藏布江 63P
- 150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二之二)色季拉山 61P
- 151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二之一)鲁朗林海 68P
- 152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五)波密县、通麦天险 68P
- 153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四)松宗镇看盔甲山 66P
- 154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三)帕龙江看冰川 58P
- 155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二)然乌湖 55P
- 156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一)安久拉山 56P
- 157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六)怒江大峡谷 60P
- 158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五)怒江七十二拐 54P
- 159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四)业拉山 59P
- 160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三)东达山 65P
- 161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二)澜沧江 59P
- 162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一)拉乌山 65P
- 163 西藏自驾五人行(九之四)灵芝河、芒康县 58P
- 164 西藏自驾五人行(九之三)巴塘县、金沙江 52P
- 165 西藏自驾五人行(九之二)挖虫草、海子山 52P
- 166 西藏自驾五人行(九之一)理塘感受高反 52P
- 167 西藏自驾五人行(八之三)茶马古道、卡子拉山口 68P
- 168 西藏自驾五人行(八之二)木雅圣地、新都桥 57P
- 169 西藏自驾五人行(八之一)再上折多山 67P
- 170 西藏自驾五人行(七)跑马山 70P
- 171 西藏自驾五人行(六)康定县 29P
- 172 西藏自驾五人行(五之三)受困折多山 48P
- 173 西藏自驾五人行(五之二)大渡河、泸定桥 39P
- 174 西藏自驾五人行(五之一)过二郎山 45P
- 175 西藏自驾五人行(四之二)汶川地震遗址 48P
- 176 西藏自驾五人行(四之一)都江堰 68P
- 177 西藏自驾五人行(三)重庆朝天门、渣滓洞 52P
- 178.西藏自驾五人行(二)三峡大坝 61P
- 179 西藏自驾五人行(一)过襄阳至宜昌 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