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景点大全 >驴友游记 >碧波流烟的旅游空间> 走向巴黎

走向巴黎

2022-10-20 19:57:08 碧波流烟 阅读:1063 积分:2000  


       2015年7月31日当地时间下午3点40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因特拉肯小镇,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大巴车向着瑞士西北部行驶。根据路牌看,我们是在向与法国交界的瑞士汝拉州城市波朗特吕(porrentruy)方向前进。大巴车在瑞士与法国的边境稍作停留后,在法国东北部城市贝尔福(Belfort)休息一个晚上。这一段旅程值得留念的地方我的相机都帮我储存在CF卡里了。以下的图片资料就是我从卡里挑选的。

       前面的游记提到瑞士是中欧一个内陆国家,整个国土地形高峻,素有欧洲屋脊之称。中南部属于阿尔卑斯山脉,占驻国家总面积的60%。我们现在是从占国土面积30%的瑞士中部高原向占面积仅10%西北部属于汝拉山脉的地区行走,平均海拔大多在千米以上。这里起伏高耸的大山少见,呈现高原缓坡景像。

     下图这路牌绿色的框内,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正是与法国边境较近的汝拉州城市波朗特吕(porrentruy)。

     高原地势平坦,适宜大面积作物的种植生产。下面这图片好像是产粮区,一望无垠的小麦,好像丰收在望。

      这绿油油的一片作物,在急速前进的车窗旁晃过,很难辨别是它们是哪种经济作物。法国是葡萄酒的故乡,我们现正奔驰在瑞士靠近法国的边境地区,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片葡萄园的可能性最大。感觉他们的耕地利用率很高,不像国内有许多田土被抛荒。

     以下两张图片是我们在接近边境线的地势较高的公路上拍摄到的边境小镇的地形地貌。他们好像没有改天换地般地平整土地,而是随遇而安似的随着地形的变化,因势利导地安排公路、大道、田园、牧场、民居、灌木丛、小树林、山冈和森林。

       当天傍晚7点11分,我们到达这个曾经是非常繁忙的边境检查站,如今因为缔结了欧盟,免除了很多繁琐的边界手续,所以这检查站已是人去楼空,显得非常冷清。在边境检查站的正前方,我们能够看到一块路牌。它指引了法国东北部城市贝尔福(Belfort)的方向。

      过边境仅20多分钟,我们就到达这个法国小城贝尔福(Belfort)市。前方一个三叉路口的电子路牌上很清楚地标明了城市的名称。电线杆上的法国国旗和杆下面的城市出租自行车 显示这个小城市的市民既爱国又重视家乡的环境保护。

       2015年7月份的最后一天,我们就在法国城市贝尔福(Belfort)的一家宾馆过夜。那天晚上旅行社安排的是自助晚餐。安排了床位后,天色渐暗,我为了方便找餐馆,没有带相机,现在才想起后悔来,这可是我们进入法国的第一个城市啊! 这里实行的是夏时制,已经是傍晚7点半,但天还大亮着。街心公园傍有下棋的老头和带着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家长,看样子将孩子骑在自己的肩头上,世界各民族的家长都喜爱。街上的行人很少,大概这正是人们在家里享受晚餐的时候。

       第二天离开贝尔福(Belfort)时,天还下着小雨。我们的大巴车前方的挡风玻璃上呈现了小水珠,但今天的视野好像很开阔,空气中的尘埃好像被水珠吸收了似的,这让我们的眼睛能够达到平时瞧不到的偏远地区。

       远处突兀的山冈上,好像有人编织了一顶硕大无朋的毛线帽子给它戴上了一样。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一直伸向远方。这片法国的土地,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各个时期, 都发现了较为系统的人类文化遗迹。其中包括有30至40万年前的人类颌骨化石,有法国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方洞穴里面,发现了约2万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动物壁画遗迹。在法国西部,还发现了3000至4000年前留下的布列塔尼巨石墓碑、一些土坟和各式各样的劳动生产工具等。一般认为,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部分凯尔特人从欧洲其他内陆地区越过莱茵河,进入法国东北部。我们下榻的贝尔福就是法国的东北部城市,下面这些图片,反映了从贝尔福出发前往巴黎的法国东北部地区的风貌。凯尔特人具体是进入法国的东北部包括阿登山区以西和以南的地区,公元前500年以后,法国已经成为凯尔特人主要的居住地。以此为基地,凯尔特人在罗马人之前就曾经称霸欧洲广袤的大陆,曾经先后征服了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地区。但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路边是一个加油的广告牌,标明各种燃油的价格。

       这样的道路,这般高速公路景像好像占去了我们在旅游大巴上的大量时间。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巴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前进的方向,至少需要经过欧塞尔(AUXERRE)和默伦(MELUN)等几个法国中部城市,但大概都是从旁边经过,没有进市区。

      这样的缓坡地势,要在我们江南,可能就会制成需要保持水平面的层层梯田了。可人家不种水稻,可以将一大块土地整理成这样的缓坡状,便于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操作。仔细看,这家农舍好像正在检修屋顶,旁边的吊车和屋顶上的人们在图上仍可以辨认。牧场旁边像是被抽干了水的水池,这是养鱼的水池吗?还有牧场上星星点点的牛群,给这幅图画增添了几分富足的法国农民田原牧歌般的生活情趣。  

      法国地形复杂,地势呈现东南高西北低态势,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西南部是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部则是我们熟悉的阿尔卑斯山脉,东北部是洛林高原,中部地区是法国中央高原。我们行进的这一块地方属于洛林高原与中央高原交界处。法国的耕地面积广,下面这张图明显看出大面积坡地农业机械化耕作的印记。

     现在是8月1日,正是法国软小麦收割的时候,这片麦田大概成熟得比较早,下面这张图片里我们看到大面积小麦收割后,机械化打捆机将小麦的麦杆打成紧紧的大捆,并且高高的叠放,上面还加盖了防雨油布情景。据说法国不光是耕地面积广泛,它受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气温变化相对较小,一年的降雨量比较均匀,很少有旱涝灾害,因而对其农业发展非常有利。

     法国的城堡建筑艺术是出了名的。有人统计过,自中世纪以来,在法兰西的国土内,建筑有大大小小的城堡10000多座。古城堡中的杰作,已经成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有的甚至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宝。我在行进的大巴上偶尔拍摄到这座不知名的城堡,以一管窥全豹,以此了解法国这“城堡之国”美誉的根由。

     下面这张路牌清晰地告诉我们,前方即是法国的中北部城市欧塞尔(AUXERRE)。同时也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也是到达巴黎(PARIS)的方向。

     这大概又是一大片产粮区,这又是体现法国耕种面积广的特征。大面积小麦收割后,土地已经被拖拉机翻耕过。仔细看,可见田野尽头的粮仓模样的建筑,有挖掘机在仓房周边抽排水沟,农舍中甚至还有教堂的影子。远处的山坡牧场上,隐约可见星星点点的大约像牛羊样的牲口群。  

     “Semur en Auxois”路旁边的路牌这个短句按照英文的翻译是旅游攻略指南或旅游攻略平台的意思。它包括了景点、自助游、当地的美食、住宿等资料介绍。这下面又画了一幅图,我猜想是不是按照图上这个人们一般熟习的景点就在附近,在这里或许有提供给游客服务的场所。因为这它之前,我注意到类似这样的路牌,上面显示过丰特奈修道院(abbaye de Fontenay)的字样。这大概是说法国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著名景点,有些就离这段公路很近了。

      这张图片显示的是一大片田野中间,立着一个小型风车,而一群奶牛好像就在它的周围休息。是不是这风车是将井底的水抽吸上来的设备,而这些抽上来的水,正好供这些奶牛解喝呢?车速快,又没有带长焦镜,看不大清楚,只能这么猜想了。

     我们的大巴继续向默伦和巴黎方向前进,这边的地势有了明显的改变,起伏不定的缓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按照法国的地形图,这接近默伦的地区,应该逐渐脱离了中央高原,而属于法国西北部的巴黎盆地和西欧平原的范围了。在广阔的平原上,风力利用自古就有,那是叫风车。如今都换成了现代化的风力发电机。它是利用风能转换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发电,最终输出的是交流电的一种电力设备。我国的民营企业这一块已经领先世界,抢占了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刚才看到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但法国的地形复杂,还没有间隔一分钟,这里又见到中央高原缓坡的影子了,但毕竟它是强弩之末,很快我们就将进入真正的西欧平原。那山坡顶上突兀的大型建筑,是不是需要通风和排水条件良好的粮仓呢?我这么遐想。

      这里逐渐接近巴黎盆地,据说这一地区是法国重要的产粮区。这些地区风力发电机还是运用得比较普遍的。这张图片,我们从汽车玻璃的反光影子中还能看到车的那一边,也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公路的两侧共同形成平坦的无边无际的耕地。

       好,默伦市快要到了,这说明,我们已经深入到巴黎盆地了。著名的枫丹白露宫也应该就在这附近。那是一座修建于1137年的法国王宫,从修建启用时起,它就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据说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路程易十五、路易十六和拿破仑等法国帝王都在这里居住过。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说起这个枫丹白露宫,民族自尊心让我的内心隐隐作痛。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包括法国在内的侵略者,夺去了我国多少无价的珍宝,真是难以计数。听说在西方各国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的,还要数这个枫丹白露宫。我亲爱的祖国啊,你曾经蒙受了多少屈辱和苦难!越接近巴黎,我越是想知道,想探究,我国发明的火药,怎么就被别人用作曾经一时制约和侵略我们的武器呢?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那些顶级珍品,竟然存放在别国的王宫里,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应为之汗颜。我们将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来让我们伟大的祖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中国*人用半个世纪的时间,让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转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让国人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抬起了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下图左边这张路牌上的三个地名中,就没看到默伦,分别是巴黎(PARIS)、凡尔赛(VERSAILLES)和位于巴黎东北部的鲁昂(ROUEN),我想我们应该是经过了默伦(MELUN)。这里显然离巴黎很近了。

离巴黎很近的一段路程我们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这说明巴黎城郊交通拥堵严重。我们到达巴黎第一个落脚点法宫娜香精博物馆参观时,已经是下午2点钟。这里是购买著名的法国香水之地,旁边的商店也有一些我们在瑞士见过的各种世界名表出售。导游特别提醒我们,这里有免费的卫生间,让大家卸下生理包袱。参观出来差不多快3点钟才安排吃中餐。我们知道,这是因为进巴黎时耽搁了时间。谁叫巴黎的人气这么旺呢?!

大概是因一路上景色迷人,我又太过专注摄影,以至于在进巴黎城堵车时因疲倦而小睡了一会儿。待我醒来,车已经驶入巴黎市区。这是我醒来后看到的第一眼巴黎,它给我的印象很一般,它的街道也不怎么宽,也没有禁摩托车,也没有见到很扎眼的摩登女郎。除了过马路的人们显得很有教养,很讲究秩序外,表面上看好像与我们国家的中等城市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看这条阴暗狭窄的街道,你更会觉得巴黎这是一座老城市。它的特点只是人的文化素养较高,停车很守规矩。建筑物还有些巴洛克建筑风格,比较讲究外观的和协美。但这只是巴黎的一个角落,精采热闹的场面还在后头。

   这里的人们夏季着装以休闲、轻松、实用为主基调。早晨出来时穿着的长袖衣,中午时分天气热了就随意扎在腰间。这是塞纳河边一处桥头堡拍摄的图片,看来本地人不多,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地来参观的游客。

   这几位青年人可能是城市中的常住居民,或者是来求学的学生,生活节奏较快,他们显然是在急急忙忙地赶路。对于碧波荡漾的塞纳河及两旁秀丽的景色,他们无暇顾及。

      这里我们看到的塞纳河上,桥梁密集,河流维护保养得很好,河水中看不到一点点白色污染物。河岸的拐弯处也见不到垃圾漂在上面旋转。这条法国北部的大河全长780公里,它的流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它的上游朗格尔高地的海拔仅100至400米之间,河流流经之处坡降相对平缓,这样使塞纳河水流也相对平缓。有人称它为“安详的姑娘”,巴黎人更愿意称它为“慈爱的母亲”,也有的人说整个巴黎是塞纳河的女儿。

我看了看我们的行程,在巴黎停留的时间不长,巴黎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数不胜数的景点,我们不可能都涉猎。因此,在街头行进的旅游车上见到这尊圣女贞德的像,赶快将它拍摄下来。贞德以一个17岁的文盲农村少女身分,神奇地获得了法王查理七世的信任。她是天主教徒,宣称自己听到了来自上帝的声音,要求她协助法王挽救法国于危难之中。她被授予军队的指挥权,她重用大炮,对入侵的英格兰人进行正面的猛烈攻击,取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连拿破仓都赞赏她。这位出生于1412年1月6日的“奥尔良少女”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尊为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圣女。在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中,她为法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欧洲各君主国皇族之间的通婚,让一些法国国王具有英国的血统。英法百年战争本来是一场枯燥乏味的,让普通民众生灵涂炭的王朝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但贞德却给这场战争带来了不同的意义,让战争后期书写了爱国主义的篇章,演变成为一场热情激昂的保家卫国的圣战。她英勇战斗,不幸被俘后仍坚持斗争,最后背负异端邪说的罪名被判处火刑。历史上关于她的争论不断,出生在英格兰的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亨利六世·第一部》,将其描写为混迹在军队的军妓。有的说她是女巫、女妖、女魔,有的甚至说她有幻视幻听的精神症状等。一个杰出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最容易被敌对者诬蔑为有性道德方面的问题。然而,贞德生命中许多对她的帮助仍然来自女人。查理七世的岳母阿拉贡首先在对她的调查中证实贞德的处女之身,并直接帮助她发起了援救奥尔良的远征。被俘后,卢森堡伯爵的姑母珍夫人,疏通关系改善了贞德在监狱里的待遇,延迟了她被移交给英国人的时间。指控贞德为异端邪说的审判完全出自政治目的,英国摄政的贝德福公爵宣称法国国王的宝座应该属于他的侄儿---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的,是因为她贞德搅了这个局。而这个仇视贞德的贝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妮,兴趣却在另一方面,她在审判前极具权威地证实了贞德仍是处女之身。这使得法庭无法指责贞德为女巫,这些贵族妇人为贞德的清白和圣徒品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贞德虽然目不识丁,但她记忆力特强,思维特别清晰,反应迅速敏捷。英格兰政府资助的审判,只收集对贞德不利的证词,缺乏公正公平。有一次审判官问她,“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当时教会的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复,那她就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认了自己是有罪的,这显然是一个学术上的两难陷阱。但聪明的贞德答道:“如果没有的话,希望上帝能赐予我;如果我已经得到,希望上帝仍给予我。”这掷地有声,语惊四座的回答,让整个法庭都震憾了,那些个质问她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得不宣布暂时休庭了事。1431年5月30日,死刑在鲁昂举行。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她不断祈祷着,手中还握着一个小十字架。英格兰人恐怕她的骨灰会被人收集,将剩余的灰烬全都扔进了默默流淌着法国人民泪水的塞纳河。负责点火的刽子手事后惶惶不可终日,非常惧怕因烧死了一位圣女而会被打入地狱。

在巴黎繁华地段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于1900年建成。它是塞纳河上著名的豪华桥梁。设计者为了不影响人们观察分别于大桥两岸的香榭丽舍和荣军院广场的视野,有意将桥身建设得较为低矮。大桥远处的埃菲尔铁塔在蓝天下婀娜多姿的身影也为大桥更平添了几分妩媚。

大桥的中央有妖娆的寓意性的海神雕象。这张照片是我在塞纳河上的游船上拍摄的,很多精美的雕塑艺术这个角度不可能都看得到。据说左岸的两根立柱上雕刻有文艺复兴时期和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标志;右岸的两根立柱则分别雕塑着古代与现代法国的象征性纹饰。大桥上的灯具也非常奢华,全由小爱神托举着,可惜我这个角度看不到可爱的小爱神。

此桥以它的奠基人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桥两端的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镀铜的骑士群雕。我们所看到的实际上是镀金的飞马振翼欲扬的群雕,彰显英武豪迈的骑士风度,十分抢眼动人。这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作为俄法友谊的象征,俄罗斯送给法国的礼物。其实俄法两国在百年前还是世仇,拿破仑曾带领几十万操十几种语言的大军进攻俄国,莫斯科曾为此烈火屠城;百年后一笑泯恩仇的两国架起了这座友谊的桥梁。可能是巧合,也有点意味深长,这大桥正好通向安置在荣军院内的拿破仑墓。

我在卢浮宫广场转了一大圈,有些疲倦的时候见到眼前这座古罗马风格的小凯旋门。心里还在想,它怎么与我在资料上见到的戴高乐广场上的雄狮凯旋门不一样呢?原来巴黎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凯旋门,图片中的这座凯旋门本来是杜乐丽花园主要入口,它名叫骑兵凯旋门。但它也是以拿破仑的战争作为主要题材而建造的。它的顶端游客不能上去,却有英勇彪悍的骑兵的雕像。这座凯旋门的两侧建造有对称的8根科林斯式石柱,门楣的正中是几个拿破仑时代士兵的雕像。据说最中央的拿破仑雕像是以后加上去的,还是显示歌颂拿破仑的主题。顶端旁边镀金的胜利女神雕像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她让人们有一种安全感,她昭示着和平与幸福的希望。

难怪我们进巴黎时不拥堵,这条大街是巴黎专门开辟出来停放外来旅游大巴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巴黎的旅游业非常火爆。也应该承认,这个城市的旅游资源的确非常丰富。

像贞德雕像一样,巴黎的景点太多,我们只能从一晃而过的旅游车上,抓紧时间捕捉一些。比如这协和广场,它中央的方尖碑来自埃及的阿蒙神殿。这座高22·83米,重230余吨的方尖碑原是古埃及人祭拜太阳神的,碑上刻有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当年的埃及总统送给法国的礼物。这个广场我们团没有专门停留,可它那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太多的血腥故事让我们对它仍十分关注。它由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设计,建造于1757年,位于巴黎市中心。因广场中心曾经有路易十五的骑马雕像,又曾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改名为“革命广场”。那个惊动了全世界的处决路易十六的断头台就搭建在这个广场。历史好像也会给人开个玩笑,路易十六在位时曾经积极主张改进断头台的设备,谁知道他自己就成了他改进过的断头台的刀下鬼;最积极主张处决路易十六的雅客宾派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后来也被人推到了断头台的铡刀下。据说总共有数千人死在这寒光闪闪的铡刀下。当时广场的血腥味能让过往的牛群都戛然止步。经过那些动荡的年月之后,人们都希望和平,依照这一愿望,广场重建后改为现名----协和广场。

参观巴黎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包括塞纳河上的游船,游船上的晚餐,傍晚时分参观巴黎的蒙马特高地,圣心教堂。晚上9点40分,登上埃菲尔铁塔,从高高的铁塔瞭望台下来时,已经是晚上10点50分,赶到旅馆已经是11点半。虽然大家都有点累,但没有听到一个人抱怨。我也一直处在兴奋之中,除了相机包里珍藏着的救心丸外,我还真是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份,好像变成了一个老顽童。


微信扫一扫,免费获取9000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