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镇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稍候...
孤山简介:镇情孤山镇在县城西19公里处,总土地181平方公里,10584人。全镇辖19个村,95个自然村,17个机关单位,28个党支部。交通便利,府店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南与孤武公路相接,西北与野大公路交汇。因省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庙著称于周围邻近县、市。2 历史沿革孤山是一个军事古镇。由于在边陲,自然环境特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战火纷飞,几经苍桑,几起几落,不知毁了多少次,又修了多少茬,在这里不知有过多少次的繁荣辉煌,又有过多少次的悲惨凄凉。 孤山镇在府谷县城西北40里的孤山河畔。此镇夏、商、周属白翟地,秦属上郡,两汉属西河郡,魏、晋属赫连大夏,北魏、北周属上郡,隋属胜州,唐属麟州,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至今都属府谷县。 孤山镇唐、五代称折塘关,宋时先为百胜寨,后为孤山寨。明正统二年(1437)在今孤山镇西十里的的军沟村设孤山堡,成化二年(1466)移至今孤山戴家石畔脚底,成化十一年迁至今孤山城内。清时继称孤山堡,民国改称天平镇。 孤山什么时候有了村镇,无法考证,只知从商周以来,凡中原地区的一些官民犯了罪,逃到这里就无人过问了。逃到这里的人们在沿川河畔建立村寨,谋求生存。从一些零散的史料如石刻、碑记、遗址和传说可知,自古以来孤山川就是一条西北地区通向河东非常重要的通道。孤山川秦汉称翠云川,唐宋叫折水川。清称孤山川在黄河入口处附近称小河川。古代,孤山由于地形险峻,成为保卫府州、河东的天然屏障,所以又是各个军事集团必争之地。保不住孤山,就难保府州,府州不保,河东难保。 秦始皇长子扶苏修筑万里长城时,曾在孤山驻军,并补修了“昊天宫”。唐贞观二年(628年)征东突厥时,大将张说迷路,后以昊天宫定向,许下口愿。灭东突厥后,于贞观八年(635年)由张说督工补修“昊天宫”和折塘关。并任征东突厥立有战功的折华为府谷镇遏使,兼守折塘关。 晚唐时,折华后代折宗本、折嗣伦父子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于唐僖宗年间任折宗本为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折嗣伦为麟州刺史。从那时开始,一直到五代末,折嗣伦与儿子折从阮、孙子折德扆先后对折塘关进行了几十年的维修和扩建。到后周时,折塘关成为驻有几千军民的边关重镇。公元948年后汉在府州设置永安军,折从阮任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任团练使。为了加强防御能力,先后在折塘关四周修了十多个关寨。并在宝珠山对面青龙庙顶的石畔上铸立一铁塔,以镇龙脉。 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对百胜寨进行了维修和加固。政和年间在孤山寨西南十五里修筑了古城墕关城(原名不详)。北宋时折德扆、折御勋、折御卿、折惟昌、折继闵、折继祖、折克行、张元等在孤山川,特别是新城川(清眉浪)、沙梁川与西夏和辽国大战不下三十次。公元1042年西夏王元昊带领几十万大军进攻麟州,并亲自带领10万大军进攻府州。因中堠寨、百胜寨、三道湾等险关难过,就绕道经沙梁、庙沟门、木瓜从后河川入侵府州。后百胜寨虽然失守,但退入深山老林中的近百名军士,每到晚上就扰乱敌军,并放火烧了元昊屯在折水川的部分粮草。元昊缺粮缺草,急攻府州城七天七夜,城没有攻下,反被守将折继闵射伤,败北而逃。 南宋初(1129)折可求带领麟、府、丰三州九寨投降金国,孤山寨归金国所有。1142年西夏侵占府州,孤山寨很多建筑和军事设施被破坏,折家东、西瑜头两座祖坟,地面建筑焚毁殆尽,地下挖得抛棺扬骨。 北宋灭亡后,150多年间,西夏、金国为争夺麟府属地,在孤山川、沙梁川、新城川、木瓜川、三道湾打了几十仗,孤山时属金国,时属西夏。传说老百姓门上挂的牌子一面写金国,一面写西夏,金军来了牌子翻成金国,西夏军来了牌子翻成西夏。 明朝时,孤山成为延绥东路第一雄关。正统二年(1437)设孤山堡。这时古麟州城已废,县址迁到今神木县城。神木到府谷共有十二溏,孤山为第十溏,所以也叫十溏关(和古折塘关谐音)。成化三年(1467)鞑靼一支几千兵进攻孤山不下,于是就将孤山川的青年男女和财物掠走。孤山参将汤允绩明知不敌,但为了救出掠走的民众,就带领一百多军士,奋不顾身,追赶敌人,天黑时追到长城口子上,与敌接战。这时夜幕昏暗,飞沙走石,允绩声如洪钟,军士齐声呼喊,敌军毫无准备,不知来了多少敌人,一时阵势大乱,被掠走的青年男女趁机逃进两面山谷。允绩带领军士在敌阵中冲了几个回合,虽杀伤了几百敌军,但众寡不敌,只好入邮舍。敌人合围攻击,刀枪混鸣,惨声不断。第二天黎明鞑靼退去,邮舍灯光闪亮,寂无声息,院内死尸几百,一大将手拄大刀,双目圆睁,横眉冷竖,站在舍门前,已经殉世。人们进入邮舍,见墙上用血写下诗一首:“手持长剑斩渠魁,一箭哪知中两腮,戎马踏来头似粉,乌鸦啄处骨如柴,交游有义空挥泪,弟侄无情不举哀,血染游魂归未得,幽冥空筑望乡台”。孤山民众捐棺,将牺牲的全部将士装殓。允绩灵柩寄放孤山撒散寺,民众祭奠,三年后运回杭州安葬。 成化初年阿鲁人(蒙古一支)两次入侵孤山,被孤山游击将军王玺击败。成化七年鞑靼再度进攻孤山,延绥巡抚余子俊率孤山守将朱永、许宁等将敌击退。后鞑靼又三次入侵孤山,都被守将许宁击溃,保卫了府谷,阻止了鞑靼东进南下。成化十年(1474),孤山定为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一。隆庆年间,东协移驻孤山堡,派副总兵镇守,孤山城内修建衙门(后人所说的古衙门),同时将铁塔移到孤山河西高家湾对面的铁塔湾,并在孤山川沿川河畔新修补修了三十六大寨,三十六小寨,七十二烽火台。到万历初年孤山驻军达到2600人是当地民众的几倍。这时明将涂宗睿上疏朝廷,孤山城已破旧,要求朝廷补修。于是明政府派涂宗睿督工,于万历35年(1607)重修孤山城。重修后的孤山城,规模是原孤山堡城的一半,来到南延用原堡城的城墙。城形如一只鞋底,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从东北至西南长约200丈,西北
孤山周边旅游景点排行榜(图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