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乡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稍候...
高峰简介:在平昌县西南端是平昌县双孢菇产业化种植基地乡。与西兴镇、岳家镇、响滩镇、龙岗乡相接,离县城42公里,辐原30.9平方公里。含6个村,50个农业社,一个社区居委会;14600人。现有党员275名,农业户3330户。农业12986人。有耕地11511亩。全乡有小二型水库3座,山坪塘87口,水资源丰富是全县水利建设基本达标的乡镇。年平均产粮6700吨,产鱼、家禽、生猪1000余吨,森林覆盖率为36%,境内山川秀美,资源丰富。 高峰乡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原建于唐家垭合,后因唐家人好斗,迁址于骑龙寨,因寨上建有许多古寺庙,香火旺盛,又称高峰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高峰乡公所;1949年11月解放;1950年3月高峰乡废除旧乡;正式成立高峰乡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更名为平昌县高峰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为平昌县高峰乡人民政府;2003年10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高峰乡被划入西兴镇;2006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新增高峰乡。高峰乡人民政府内设党政办公室、治安安全办公室、民政办公室、信访办公室、扶贫暨劳务开发办公室、财政所、会计核算中心。部门常设机构8个:计生办、国土所、林业站、建管站、水利水产站、畜牧站、劳动和社会保障站、农业技术服务站。2 合作医疗高峰乡根据今年合作医疗的新特点和提高参保额的实际,采取“四个到户”措施,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按期完成。 一是政策宣传到户。乡、村、社召开专题会议,将农村合医疗的各项政策,宣传到户并制定《2011年农民参合技术操作规范》,做到家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工作责任到户。根据农村部分务工人员长期不在家的实际,乡村干部分村、分社、分片包干到户,分段交账,因工作不力造成失误,实行严格“问责”。 三是参合信息到户。“收费、户口核对、登记”三同步,参合农民家庭、姓名、身份证号核对登记准确,避免延误报费时间,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是票据开填到户。以户为单位,开具专用票据。禁止白条收取,所收参合基金现场给农民开具合作医疗基金专用票据,大大提高了农民对参合的信认度。 目前,全乡应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4474人,应收参合基金434220元,已收425500元,完成98%。3 三项建设高峰乡在认真贯彻落实,“三项建设”活动中,结合本乡实际,采取乡村联动,统筹协调,指导督查,重在建设上下功夫。 加强理论学习,确保有序开展。深入学习各级领导关于“三项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会议、板报、标语等宣传形式,使“三项建设”,活动深入人心,不断增强提高能力素质,思想作风,基层组织建设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信息平台。成立“三项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乡纪委书记任组长,负责对活动的组织领导考核验收工作。利用廉政教材和纪检监察网,平昌政务网,党政网,开辟学习专栏,增强在线学习交流并开展学习讨论。 加强能力培养,锤炼精兵强匠。做到人手一本学习笔记本,记1.5万字以上的学习内容,写心得体会,述职报告。通过读写说作,系统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调研写作能力明显提升。 加强组织建设,带好一流队伍。乡村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村务监督机构建立健全,纪检监察组织职能职责充分发挥,工作有力推进。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广泛认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4 湖南张家界慈利县高峰乡高峰乡在慈利县西北部,平均海拔800余米,因地势较高而得名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高寒、缺水山区乡。全乡辖农科、双仁、槐树、和坪、三溪、大兴、双星、连池、青龙、东泉、富垭、中坪、茅庵、高华、双垭、风景、三阳、郑坪、南井、渣角、双元、双合、长坪、长乐、高山25个村,228个村民小组,共有17000余人,其中土家族14000余人。全乡共有党支部32个,党员总数663名,其中女党员66名,预备党员17名。14840公顷,有耕地1536公顷,其中水田393公顷,旱地1143公顷,林业10667公顷经济发展 全乡以农业、林业为主是全国享有盛誉的旱粮多熟制高产山区乡,《旱粮高产的一条好路子》曾在《农业技术经济》等全国多家报刊上刊登。现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优质烤烟、反季蔬菜、牲猪养殖。烟叶质优全省有名,种植6000多亩,年产15000多担是全县的最大产地,又是常德卷烟厂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2003年《湖南日报》曾报道,其品质“超过巴西,直逼津巴布韦”。反季蔬菜是全省有名的绿色食品之一。尤其辣椒,以个大、味鲜、无农药残余、无病虫害远近闻名,畅销长沙、湘潭、常德等地。牲猪养殖年出栏三万头以上。全乡林业1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600亩。林木种类繁多,挂牌重点保护的银杏等古树遍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0%,林木蓄积量14.5万立方米,林业资源居全市之首,1996年获国家林业部表彰。其出产的木炭、兰草、枞菌、野天麻、山核桃等特产名扬湘西北。基础设施 政府设在覃家桥村,截慈索公路而成长600米、宽10米的水泥路面街道。垂直建成自南向北长200米、宽10米的集贸街,解决了多年的“马路市场”问题。投资270万元建起的“南水北调”引水工程解决了乡集镇饮水困难。文、教、卫设施齐全,有九年制学校一所(全乡完小2所,村小5所),特别是因2003年久雨导致山体滑坡冲毁的中学已经迁址到中心完小合并,国家投资260余万元进行了扩建。有乡卫生院一所(村医疗站4个),中医的中风、蛇伤等秘方疗效显著,名扬四方。建有有线电视插转站和程控、移动电话机站。村级公路四通八达,电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现在高峰乡集镇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小镇建设初具规模。 高峰乡在世界级旅游胜景——张家界森林公园前哨,省级公路慈索、慈桑线穿境而过。是江垭水库、武陵源各景点的必经之道。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俱多:有茅庵禅林和野拂和尚墓(传说为李自成的大将李过);有风景优美、寺庙整修如新的靆云寺。有横卧寺湾之下的“响洞垭”和耸立于寺巅之上的“齐天大圣”。高峰农家菜使人更是流连忘返,豆渣的美味、豆腐的鲜嫩、小炒肉和干焖鸡的醇土、白菜的清甜等,过往客人无不尽享口福。土家文化源远流长,土家腊味、坛子菜等土家风味和土家嫁女哭嫁、娶媳开拜等土家习俗,至今传承不息。 高峰乡九年制学校 九年制学校在高峰土家族乡政府西边,贸易市场北端,坐北朝南矗立于覃家桥村雷家垱组。集幼教、小学、初中为一体,引领全乡教育教学。 始建于1993年3月8日,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和各界人士捐款支持,时称高峰乡中心完小。2003年夏,由于连日倾盆大雨,7月10日5时许,“高峰博爱中学”山后近1000米长的山体滑坡,导致“上海市红十字会”捐献100万元援建的新教学大楼严重倾斜,住宿楼和其它建筑倒塌,操场龟裂成高低不平的“丘陵”。瞬间,一所教学、生活等设施齐全的中学化为乌有。旁边企业办大楼坍塌,造成3死4伤的惨剧。国家民政部及省、市、县各级领导先后赶到现场,一面指导救灾,一面当场拍板在中心完小的基础上投资260余万元扩建九年制学校。2004年2月1日扩建工程破土动工,8月26日一期工程竣工使用,更名为九年制学校。占地31亩,建筑8500平方米,固定资产700余万元。有教学大楼、住宿楼、幼教楼、电脑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实验室等设施。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1089人,教职工5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7人,中高职称1人,中一职称9人,小高职称19人。1984年吴伦桃老师(女)获省“优秀班主任”称号。1993年全市小学六年级会考,会考成绩获126个农村乡镇第一名。 高峰乡卫生院 高峰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性卫生院。在中风、胃痛、骨质增生、蛇伤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该院在集镇街道旁,始建于1958年。医院占地33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有X光、B超、化验、心电图、腹部手术等医疗设备,有床位数十个。医疗设施和条件居全县农村卫生院前列。 有医务人员23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老中医李子青、淳天祥长期坐诊,起沉疴,治疑症,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闻名遐迩。全乡设有5个医疗网点,切实解决了山区农民“治病难”的问题。乡村介绍 双仁村 在溇水市场河段南岸,河畔山腰有两根高丈余、粗8尺的石柱,相向而立,状似两人守护河滩,故取名“双人滩”。该滩水浅流急,古时来往船只和木排到此遇险极多,人死货失者不少。人们认为是两个“石人”没有尽到守护之责,并认为是其中一石柱捣鬼。于是,将其击碎,以警示另一石柱。此后,果然再没出事故。人们认为石柱有了“仁慈”之心,又因“仁”是由“二人”组合而成的字,改名为“双仁滩”,“双仁村”由此而得名。该地原属柳林的亮垭村,1960年划归高峰。该村在乡政府东端12公里处。东接零阳镇,南靠百乪村,西接风景村,北抵岩堰村和溇水南岸。含秦家台、张家垭、氹塆、新堰、河沿、中坪、李家台、碾盘塔、杨家坡、谢家坡、王家坡、羊儿坡12个村民小组。有250户、861人。主要姓氏有 谢、 李、张、王、秦、 向等,人均纯收入2007元。9727亩,其中耕地670亩。森林覆盖率78.3%。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电。程控电话和手机的户拥有量达70%。 张丕柱 老红军 岩堰村 这里有两个自然形成的各有2亩水面的岩堰塘,常年积水不干,相离很近,有“三步两口堰”之说而远近闻名,村因此得名,又称“双堰”,1958年公社化时,曾称“双堰大队”,人们为了书写简单,书写为“双元”。该村在乡政府东部10公里处。东抵溇水河南岸,南接双仁村,西接风景村,北接槐树村。含张封合、刘家塆、胡家垭、岩泊堰、朱家炮、赵院子、蔡家垭、高岩、麻雀垭9个村民小组。有179户、655人。主要姓氏有张、朱、赵、蔡、谷、刘、黄等,人均纯收入2011元。3440亩,其中耕地938亩。森林覆盖率80%。有占地5亩的完全小学一所。该村以养殖瘦肉型猪而闻名。其肉猪瘦肉率达55%以上,膘厚在3cm以下,品质优良是张家界风景区定点供应基地,闻名湘西北,畅销广州等地。繁殖的瘦肉型猪品种优良,以用料少、生长快(不添加任何催长素)、抗病能力强,经济效益高,赢得养殖户争相购养。 朱西海 退休后享受付处级待遇。 槐树村 因有一棵古槐树,槐树村由此而得名。其树高5丈有余,树粗4人牵手合围,树冠如伞形遮地亩余,如此大的槐树实属罕见,远近闻名。槐树树质坚硬富有弹性,花果既可入药又可作为黄色染料,经济价值较高。农家有“一槐,二桑,三舒杨,四马桑”树中王之说。该村在乡政府东北部11公里处。东接岩堰村,西接河上坪村,南依风景村,北抵溇水河南岸。含河边、北泉、双塆、洞塆、槐树塌、茶园、岩塌、槐东8个村民小组。有194户、667人。主要姓氏有莫、郭、龙、黎、李、王等,人均纯收入1982元。6973亩,其中耕地827.8亩,部分组耕地实行了喷灌。森林覆盖率92.4%。慈索公路贯穿全境,网联6个村民小组。有一条水泥硬化的马路通往其余各组。户户建有水池。牲猪收购外销中转站和车辆加油站设于境内莫家河慈桑和慈索公路交汇处。是高峰大种植烤烟的村之一。 河上坪村 从溇水河的指挥滩南岸上山坡,坡顶有一山坳,坳中有一坪地,因处河岸上面位置,便取名“河上坪”,村以此得名。人们盼望安居和平,曾叫过“和平村”。该村在乡政府东北部12公里处。东接槐树村,南连三阳村,西接双星村,北抵娄水河指挥滩南岸。含指挥滩、杨家湾、河上坪、风洞、青岗、月塌、月岩、张家湾、独岩9个村民小组。有184户、623人。主要姓氏有张、熊、王、唐、龙、肖等,人均纯收入2238元。7335亩,其中耕地648亩。境内凸多成丘陵状。森林覆盖率86.1%。有村小学一所,60%的户建有水池。此地有常年流水不干的夜沙泉。古时人们利用其水资源,用水车带动水磨、水臼水碾,加工米、面、香粉,其香粉远销国内外。现今建有小水电站,高扬程的提水工程解决了这个村的农田灌溉和“吃水难”问题。 风景村 境内遍生枫树,其中有一棵大枫树旁边有一井,名枫树井。亦名“枫井”。后来人们发现每到秋天,漫山遍野枫树红叶,层林尽染。井水清澈见底,枫树倒影成趣,风景优美如画,故命名为风景村。该村在乡政府东部相离8公里处。东接槐树村,西接三阳村,北抵河上坪村,南与百乪村交接。含石家井、岩院、潘家井、简塌、枫树井、赵家台、万家台、鸡塌8个村民小组。有171户、520人。主要姓氏有郭、龙、杨、赵、卓、郑等。人均纯收入1962元。5526亩,其中耕地805.9亩。森林覆盖率72.1%。主要特产是烤烟、兰草和杜仲。这个村水资源缺乏,已有60%的户建有水池。有占地4亩,建筑400平方米的村小学一所, 三阳村 境内山、垭、乪多,林木茂密。以前野山羊很多,尤以一乪坑周边野山羊成群,狩猎者最喜在此射杀野山羊(麂子),故取名山羊乪。初级社时是牧场乡的一个村,叫山羊乪村,1958年并入郑家坪大队,1960年从郑家坪大队析出,成立大队取名时,都觉得“山羊”名字太俗,于是想到了同音字“三阳”,三阳开泰(原来此地很穷,有三个太阳晒去穷气之说),故定名三阳村。 该村在乡政府东部4公里处。东接风景村,南接百乪村,西接双星、郑家坪村,北抵河上坪村。含窄廊、泉乪、红星、深洞、麻垭、沙乪6个村民小组。有117户、412人。主要姓氏有王、杨、李、刘、庹、吴、冯等,人均纯收入2005元。9506亩,其中耕地527.8亩。森林覆盖率95.2%。家家有水池。主要特产为烤烟和麻栎树木炭。 百乪村 境内山多乪坑多。有好奇者曾将乪坑名一一列出,竟有百余个之多,百乪村由此而得名。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时,因有三条溪沟曾命名过“三溪大队”。 该村在乡政府东南部9公里处。东接双仁村,南接零阳镇亮垭村,西抵大溪村和郑家坪村,北接三阳村和岩堰村。含金坪、白垭、叶塌、龙家界、钟家界、王家炮、粗坡、大乪、双乪、廖家塌、枫香、长乪12个村民小组。有238户、675人。主要姓氏有王、卓、张、赵、万、寇等。人均纯收入1966元。12439亩,其中耕地827.1亩。森林覆盖率87%。村内土地脊薄,人畜用水困难。有占地2亩的村小学一所。主要特产为烤烟和栎树炭。 大溪村 有一条大溪沟,山势险峻,自西向东横穿全境。天旱时,沟底只有少许涓涓流水,下雨发大水时,洪水汹涌澎湃,流入墨砚溪,经团岩溪汇入澧水,以溪长水大而得名大溪,该村曾称“大星”。该村在乡政府东南方7公里处。东与零阳镇相接、南与岩泊渡镇交接,西接富垭村,北抵郑坪村。所辖大溪、桂南塆、黄家炮、浸塆、晒龙凸、檀树垭、山羊塆、铺塌、自生源9个村民小组。有238户、517人。主要姓氏有张、王、陈、简、冯、吴等,人均纯收入1879元。10733亩,其中耕地827亩。森林覆盖率为80%。有海拔937.2米的高山——靆云山。主要特产有烤烟、原木等。还有一个组未通公路。大部分农户有蓄水池,基本解决了吃水问题。 陈国富 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南开大学教授。 张家瑞 原任常德地区林业局局长。 郑坪村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是一平地,到处是鹅卵石和沼泽,长满芦苇和柳树,积水凼中并有鱼虾。郑姓来此地开垦,繁衍生息,故称郑家坪。 50年代初乡公所就设在此地,曾称柳坪村。 该村在乡政府东部1公里处。东接三阳村,南接大溪村,西接覃家桥村(政府驻地),北抵双星村。含覃家凸、岩塆、肖家堰、何家塆、郑坪、胡家乪、南声、伍家塆、长溪堰、陈家塆、桥塆12个村民小组。有229户、758人。主要姓氏有朱、胡、张、王、郑、何、冯、尚等。人均纯收入1982元。8850亩,其中耕地811亩。森林覆盖率为72.3%。主要特产有烤烟、木炭等。大部分农户装有程控电话,有蓄水池。建有一标准化村级小学。有卫生医疗站。 朱熙来 原任湘西自治洲人事局局长。 张泽香 烈士。出嫁零阳镇永安村,1987年7月与同村妇女戴松炎抢救两名落水儿童和另一救助者,三人生还,而张泽香、戴松炎双双牺牲。1988年被省政府追认为烈士。 覃家桥村 有一条山溪从两座大山峡谷中自南向北折东而去。每逢春雨水涨,山洪汹涌吼声远而可闻。由于沟宽且深,隔断东西两岸,人们来往极不方便。古时,独有覃姓人丁在此繁衍生息,修建了一座横跨溪沟约两丈宽八尺的木屋桥,取名覃家桥。以前属郑家坪大队管辖,1963年3月13日慈利县人委决定在全县建立“文家溪,郑家坪……等7个农业技术推广站”(慈利县志载)。当时公社党委认为郑坪大队规模太大,不宜农业科学技术实验与推广,便从郑坪大队析出三个生产队组成农业科学推广站,命名为农科站。恢复乡建制时由于乡政府和村部均设在覃家桥正中位置,故定名为覃家桥村。含雷家垱、白果、双梨3个村民小组。有84户、282人。主要姓氏有覃、王、卓、雷、单等。人均纯收入1960元。2530亩,其中耕地176亩。森林覆盖率89.3%。主要特产有烤烟和兰草。覃家桥村虽为全乡最小的村,却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中心。街道、店铺、酒家、旅社一应俱全。楼房依山靠街而建,繁华别致,商贾云集。尤其是“胖胖酒家”,凭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独特的烹调技术,将土家风味的农家菜——豆渣、小炒肉、红烧土鸡、豆腐、白菜等发挥得淋漓尽致,味道奇妙无穷,全省有名。店内生意“火爆”,店前车水马龙,食客络绎不绝,给集镇增添了一道风景。 双星村 1958年成立高级社时是由金星、银星两个初级社组成,命名时,取其共有的“星”字,称为“双星”,沿用至今。该村在乡政府北部4公里处。南高北低。东接风景、三阳村,南接郑坪、覃家桥村,西接南井村,北抵莲池、河上坪村。含芝麻冲、双塆、康塆、大仙坑、洞乪、大堰塘、九层堂、仙娘庙、肖家凸?、二塔垭、楠树、犀塘堰12个村民小组。有180户、630人。主要姓氏有胡、康、卓、齐、周、吴等。人均纯收入1967元。12992亩,其中耕地648亩。森林覆盖率70%。主要特产有烤烟、兰草、木炭、油桐等。这个村自然条件较差,特别缺水,通过建整扶贫,90%以上的农户建了蓄水池。户户通公路和用上了电。 尚武 慈利县原县长,已病故。 朱允权张家界市卫生监督所党支部书记,付主任医师。 尚林 中学高级教师。 南井村 成立高级社时,由南坑、楠木井两个初级社组成,各取一字定名“南井”,南井村以此得名。该村在乡政府西北3公里处。东接双星村,南靠鸳鸯池村,西接青龙村,北接渣角村。含南堂、南坑、南山、南井、南双、南坪、南塆、南康、南万、南倒、南垭、南乪、南高、南安14个村民小组。有282户、1011人。主要姓氏有吴、卓、苏、康等。人均纯收入1977元。14911亩,其中耕地1240亩。森林覆盖率70%。是高峰土家族乡版土最大、最多的村。户户通电、通公路,并建有畜水池。主要特产有烤烟、兰草、木炭等。凭着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建有“反季疏菜”生产基地。疏菜种植以农家肥为主,,该产品以季节的反差、外观好、味道鲜、无病虫害和无农药残余而著称。畅销长沙、湘潭、常德、湖北等地,2003年10月1日获得了湖南省农业厅“无公害疏菜”和“无公害疏菜基地”认证。 卓志高解放军某部团长 邓昌林退休后享受付处级待遇 莲池村 该村在溇水南岸。临境溇水中,一个名叫指挥滩和四脚泥的上游河床中,有一深潭,形似莲花池,人们就将此段河流称之为莲池河。莲池村因此得名,曾用名“樟木井村”。该村在乡政府以北10公里处,南高北低。东接双星村,南靠南井村,西接渣角村,北与杉木桥镇尖角村隔溇水相望。含自生桥、青龙井、桂竹园、天心、樟木井、黄家老屋、荷叶、沙家老屋、山羊、罗家封合、莲池河11个村民小组。有215户、515人。主要姓氏有黄、罗、沙、卓等。人均纯收入1970元。8515亩,其中耕地800亩。森林覆盖率94.7%。主要特产有烤烟、兰草、木炭等。该村水源条件较差,70%的农户建起了蓄水池,基本上解决了下河挑水的问题。 渣角村 此地有一丘田,方圆数亩,其中两方有尖角,成叉形向外伸展似张开的两只角,土语叫“渣角”,故称“渣角田”。村由此而得名。此地曾出现过一件奇事:据说,田中有三条岩埂,露于泥上,由于耕作不便,便将其打掉。第二天,满田之水变成了红黑色。此事流传之后,“渣角田”妇孺皆知。在没有通公路前是人们到象市、杉木桥赶集必经之地。该村在乡政府以北10公里处。南高北低,俯瞰溇水。东接莲池村,南靠南井村,西接象市镇的龙坪村,北抵象市镇的放马村。含胡家塆、椅子圈、六方塌、菜乪塆、雪岭岗、白杨塆、王家楼、何家溪、高明、木瓜园、高兴、渣角田12个村民小组。有225户、766人。主要姓氏有吴、王、罗、胡、谭、肖等。人均纯收入1998元。8680亩,其中耕地848亩。森林繁茂,其森林覆盖率为70%。主要特产有烤烟、兰草和木炭,尤其是木炭,以燃烧时间长、一敲“叮当”响而享誉湘西北。此地丛生着各种栎树,因生长在向阳、沥水的山坡上,其质地紧密而坚硬。当地人用它作烧制木炭原料(5—7年一轮),在葫芦形的土质炭窑里,采用控制火候、高温炭化烧制。此地建有村级小学、卫生医疗站,家家通公路。80%的户修建了蓄水池,解决了缺水问题。 黄生权 广州军区某团团长 胡昌支 现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副社长 胡昌勇 水利部付处级干部 林敬 高级畜牧师 苏宣池铁道部北京南口工厂中学高级教师。 青龙村 传说,此处有一阴地(坟地)奇佳,风水先生赞曰“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某大户人家葬于此。有一好事者素与此家隙阂,不信此地风水,遂偷挖此坟。挖至穴底,忽一大青蛇(迷信者称青龙)钻出,大骇。此事传开,该处取名“青龙嘴”,此地取名“青龙垭”。又因该村地貌呈龙形条状,“青龙村”因此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该地属象市龙坪大队所辖,1960年析出划归高峰。青龙村在乡政府西北部10公里处。东接南井村,南抵桃树坪、东泉村、西接江垭镇甘溪坪村,北抵象市镇双塌村,交接处称“一脚踏三乡”之地。含长垭、涨水塌、青龙垭、沙家坪、中溪、李家台、落马磴7个村民小组。有120户、403人。主要姓氏有邓、游、姚、刘、沙、卓、林、张、邹等。人均纯收入1902元。7209亩,其中耕地496.5亩。森林覆盖率81.79%。有沙家坪绿凹和涨水塌水井常年不干。主要特产有烤烟、木炭、兰草等。 该村建有500平方米两层楼房的村小学。设有村级卫生医疗站,户户有水池。 刘斌高级工程师 田吉洪 红军 东泉村 有一座大山——石家包,山脚有一个风化白岩石洞,流出清澈白亮的泉水,依溪向东蛇形而去,人们爱其水清白亮,雅称玉泉。又因水向东流去亦名朝东泉。该村简称东泉。在乡政府西端9公里处。西接江垭镇的甘溪坪、细茅坪村,北接青龙村、象市镇双塌村,东接桃树坪村,南抵高山村。含崔家铺、黎家溶、朝东泉、林家包、黑沙溪、龙盘垭、崔家湾、石家包等8个村民小组。有195户、592人。主要姓多有吴、崔、谭、王、苏、林等。人均纯收入1946元。9729亩,其中耕地459.9亩。森林覆盖率89.9%。主要特产有烤烟、糯玉米等。吃水问题基本解决。有建筑500平方米的村小学。设有医疗站。 邓大日红军 桃树坪村 很早以前,此地无人居住,四面环山盆地中有一小坪,为沼泽湿地,满坪生长着桃树,零星点缀着垂柳和芦苇。春初,柳绿桃红相映,美不胜收,桃树坪由此而得名。初级社时,此地由柳盘溪村和皂果垭村分治,1960年两村合并,用该地的庙垭和堰垭合称而称双垭大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时,更为现名。该村在乡政府西部6公里处。东抵鸳鸯池、南井村,南接高华村,西接东泉、高山村,北接青龙村。含柳盘溪、桃树坪、岩树,野人乪、龙家塆、林大堰、跑马冲、皂果垭、马家垭9个村民小组。有185户、612人。主要姓氏有吴、田、马、谭、林周、刘、崔等。人均纯收入1908元。10200亩,其中耕地703.8亩。森林覆盖率96.1%。主要特产有烤烟。慈索公路横贯全村,组组通简易公路。户户建有水池。一棵150余年树龄国家挂牌重点保护的岩筹树远近闻名。 鸳鸯池村 很早以前,这里有山有水,环山之中有一平地,坪中间有一个长年积水的自然土池。山兽野禽常在此栖身,尤以鸳鸯鸟最多,经常在此戏水欢歌,人们将土池取名“鸳鸯池”。村名由此而得。东、北、西三座大山落脚于池,四周六条山溪之水归流池中(有“三山六水朝鸳鸯”之说)。由于地形地貌独特,鸳鸯池之名由来传说纷纭:一说是三国时司马懿路过,就其山水之形而取名;又说是赶鸭子的人漏掉两只小鸭子于池中,被人捉住,认为是一对鸳鸯而得名,云云。尽管传说各异,但取名“鸳鸯池”均同。在初级社、高级社时期此地属鸳鸯池村、白果村分治,人民公社时期两村合并称“双合大队”,1984年更为现名。该村在乡政府西部近郊,相离仅2公里。东接覃家桥村,南接富垭、高华村,西抵桃树坪村,北接南井村、青龙村。含王家垭、王家乪、张家塆、舒家塆、余家塆,雷家垱、鸳鸯池、周家垭、皮家凸9个村民小组。有221户、745人。主要姓氏有王、张、余、鲁、易、刘、舒、唐等。人均纯收入1961元。9971亩,其中耕地895.5亩。森林覆盖率80.8%。主要特产有烤烟。“南水北调”隧洞和大型蓄水池建在其境内。 高山村 境内群山高耸,山中有山,峰上加峰,平均海拔高920米,该村因山高而得名。又因该村原有一个观音庵,据说是清朝初期所建,现已毁,故在初级社、高级社时
高峰周边旅游景点排行榜(图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