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港镇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稍候...
双港简介:双港镇在桐城市东南部,近邻省级双新经济开发区。双港历史悠久,北宋时为全县古镇之一,南北均可泊船,故名双港。所属练潭为古驿站,清代列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双港交通便捷,沪蓉高速、杨新公路(省二级公路)穿境而过,206国道、京九铁路近在咫尺,离合肥经济圈仅1小时车程,全镇镇域96平方公里,现辖18个村,镇域5.5万人。 双港镇是桐城的经济重镇,素有“塑料之乡”、“鱼米之乡”、“教育之乡”之美誉是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省中心建制镇,2009年被列为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2 经济双港镇经济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双港工业集中区、练潭工业集中区、华猫工业集中区和浙江萧山工业集中区四大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有1600余亩。形成了以医药食品包装生产、工程塑料生产、无纺布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目前双港镇拥有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9.8亿元,其中,规模企业总产值36亿元;全年实现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220万元。3 教育教育事业成就辉煌,境内拥有高中一所、初中三所、小学十八所;其中有安徽省示范高中天城中学、安庆市示范初中练潭中学,每年中高考录取率和推进素质教育成果名列全市前列,双港籍在外各行业建树者不胜枚举。4 文化旅游1、潘氏宗祠 在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上记载:“明之初自鄱阳湖瓦屑坝来止桐之木头山爱其土风淳朴”。这说明本族是元末明初从瓦屑坝迁移到桐城。由此可推算出此支潘姓极有可能是由江西婺源,自发地经官方渡口饶州瓦屑坝,迁至安徽桐城双港潘家祠。 潘氏得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来历有三:一是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子伯季食采于潘地,其子孙因此以潘为姓,离今亦有3000年之久。二是春秋时期楚公族氏之后,以字为氏而姓潘,离今亦有2500余年。这一支就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三是南北朝和清代一些少数民族相率归化,而被朝廷赐姓为潘,今天台湾高山族的潘姓就是如此。 潘姓原本周楚王室,赐姓亦属高贵尊荣,历代人才济济,史书不绝。楚有穆王大臣潘崇,三国东吴名将潘浚、潘璋,晋有世称“二潘”的文学家潘岳和潘尼叔侄,宋有戌边大将、同平章事潘美,明有清廉勤政的名臣潘府,清有大学者潘耒,当代有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桐城木山潘氏属于周楚贵胄,才彦俊杰,代不乏人。明代兵部左侍郎潘汝桢,明末清初文学家潘江,清末津京道台潘照,现代学者潘田,民国安徽警察厅长潘晋华、知名人事潘赞化等则是其中的名楚。 桐城木山潘氏: 自一世祖明代洪武初年由江西瓦屑坝迁徙而来,至今已历600余年二十多代,历代祖先筚路蓝缕,开田拓地,含辛茹苦,繁衍生息,在使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历史文化。潘氏宗谱便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写照。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主要由国史、方志和家乘三部分组成。家乘也就是家谱、宗谱、族谱,可见它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一个家族而言,纂修宗谱为的饮水思源,为的是积累共同的记忆,凝聚共同的情感,珍惜共同的创造。对于每个族人而言,宗谱可以把我们与先人的生命联结起来,继而把一个家族的生命与后人联结起来,在享受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愉悦中,以安然的心情扬起生命的风帆。 潘氏十分重视修谱这一维系与传承工程,自一世祖迁桐以来,已九修宗谱,多次成书,最早创修于明末,最近的一部则是修于民国17年(1928)的《桐城木山》,该谱结构严谨,内容宏丰,洋洋百万余言。 2、练潭老街 练潭老街在双港镇练潭村,据称因明代学者在此游历而写下“春山出孤月,寒潭净于练”的诗句而得名。练潭在元明清时代是桐城东南名镇,水陆交通方便,练潭河、菜子湖与长江相通,使练潭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成为区域性的商业集散地,老街因而成。 在明成化以前.练潭只是一个驿站.以前老街上供销社就是驿站.街后有一塘叫马饮塘.是马喝饮水的地方.练潭街是袁氏第七代祖上兵部侍郎袁宏在明成化年间从枫树窑迁来的.并在现在粮站处.建货运码头和袁家祠堂.袁宏在满蒙平野正使时回家在张壕创办一所学校.明文学家齐之鵉就是他学生.后来袁宏把自己的三女儿许配给齐之鵉.袁宏用当地地名对了许多经典的对子.如.鸭子湖里湖鸭子.龙头石上石龙头.秋月亭中观秋月.花朝岭上耍花朝.离别红土墈.相逢白玉阶.等等.练潭一名是明代诗人王守仁一句寒潭净于练得名.袁宏死后葬于练潭街通往谢家咀头路上张壕左边.希望每一个练潭人记住有一人袁宏。 始祖方二公自豫章(今江西),经鄱阳迁皖,方二公之子受一公迁至练潭,后裔在此建立宗祠,名曰:仁风堂。袁宏公,桐练一带袁氏七世祖,明成化年间甲午科进士,累任至太仆寺少卿。座落在现练潭粮站处的袁氏祠堂始建于乾隆,后由我四曾祖父文卿公(民国初时湖南副总督,陆军少将)复修重建,祠宇落成后,民国临时总统曹昆赠送刻有“光大仁风”四大金字的红匾,当时诸多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纷纷来贺。更为珍贵的是宗祠中敬奉着朝廷御赐的半幅鸾驾,有了此半幅鸾驾,袁氏家族可鸣锣十三响开道(百姓只能鸣锣五响,故有:“民打五开锣”之说)可惜的是这半幅有百余公斤重的锡制鸾驾,后来被练镇剧团变卖购置服装道具之用。
昔时的练潭,因有水陆交通,环境优特,所以各地商贾云集。河面上,渔舟商船往来其间,十分繁华,在古镇和袁家祠堂门前添增了一道靓丽的景色。故而先祖袁宏公称颂练河潮水季节百舸竟发的情景为: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路、铁路取代了水路和驿道,昔日繁华的练潭也渐渐清冷了。如今的练潭只是一个村的编制。 练潭老了,老街老了。然而练潭、老街仍鲜活在历史的书里,它们以宽大的胸怀承受着历史的沉浮,承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故乡人的记忆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中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于1945年春天在练潭老街张家祠堂第一次登台演出,参演的剧目是《二龙山》。虽然她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女寨主佘素贞的丫环,但却是她黄梅戏舞台表演的起点。 3、练潭秋月 练潭在菜子湖西畔,清代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属桐城西乡。河湾有一巨石,奇伟峥嵘,形如卧龙昂首,名龙头石,因突入河心,由是河水回漩激荡,形成深潭,澄净如练。每当秋月在天,夜空如洗
昔时的练潭,因有水陆交通,环境优特,所以各地商贾云集。河面上,渔舟商船往来其间,十分繁华,在古镇和袁家祠堂门前添增了一道靓丽的景色。故而先祖袁宏公称颂练河潮水季节百舸竟发的情景为: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路、铁路取代了水路和驿道,昔日繁华的练潭也渐渐清冷了。如今的练潭只是一个村的编制。 练潭老了,老街老了。然而练潭、老街仍鲜活在历史的书里,它们以宽大的胸怀承受着历史的沉浮,承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故乡人的记忆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中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于1945年春天在练潭老街张家祠堂第一次登台演出,参演的剧目是《二龙山》。虽然她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女寨主佘素贞的丫环,但却是她黄梅戏舞台表演的起点。 3、练潭秋月 练潭在菜子湖西畔,清代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属桐城西乡。河湾有一巨石,奇伟峥嵘,形如卧龙昂首,名龙头石,因突入河心,由是河水回漩激荡,形成深潭,澄净如练。每当秋月在天,夜空如洗
双港周边旅游景点排行榜(图文攻略)